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简称“锂离子电池”)外观、尺寸和质量、电性能、环境适应性、 耐久性能、安全性能等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编码、正常工作环境、检验规则、标志、包装、 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制造、试验、检测、运行、维护和检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4857(所有部分)包装运输包装件
GB/T 5398大型运输包装件试验方法
GB/T 16471运输包装件尺寸与质量界限
DL/T 2528电力储能基本术语
3术语、定义和符号
3.1 术语和定义
DL/T 25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额定功率充放电循环次数 rated power charging-discharging cycles
规定条件下,电池以额定功率循环充放电时,充放电能量衰减至额定充放电能量时的循环次数保 证值:.
3.1.2
电池标称电压 nominal voltage of battery
标志或识别一种电池的电压值.
3.1.3
初始化充电 initialized charging
规定条件下,电池放电至放电截止条件后,再充电至充电截止条件的过程.
3.1.4
初始化放电 Initialized discharging
规定条件下,电池充电至充电截止条件后,再放电至放电截止条件的过程.
3.1.5
倍率充放电 rate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规定条件下,以高于额定功率的功率值对电池进行充放电的过程.
3.1.6
壳体 shell
用于防止电池单体内部材料和期件与外部充接接触的封装部件.
3.1.7
起火fire
电池任何部位发生持续燃烧的现象。
注:彘火不包括火花.闪燃及拉瓠现象,
3.1.8
爆炸 explosion
壳体或电池模块外壳破裂,伴随响声,且有固体物质等主要成分抛射的现象.
3.1.9
漏液 liquid leakage
电池内部液体泄漏到壳体外部的现象。
3.1.10
绝热温升 adiabatic temperature rise
电池单体在绝热环境条件下,由其内部产生或从其外部吸收的热帛使电池单体表面温度升高的 现象.
3.2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E«:初始充电能量,电池单体的单位为W • h.电池模块的单位为kW • h.电池簇的单位为:<W • h 或MW – h.数值小数点后位数不超过2位.
E.”初始放电能量,电池单体的单位为W – h.电池模块的单位为kW • h.电池簇的单位为kW . h 或MW – h,数值小数点后位数不超过2位。
Ei额定充电能局.电池单体的单位为h,电池模块的单位为kW , h.电池簇的弟位为*w , h 或MW . h.数值等于额定充电功率与标称充电时间的乘积.数值小数点后位数不超过2位.
额定放电能量,电池单体的电位为W , h,电池模块的单位为kW • h.电池簇的单位为kW • h 或MW – h.数值等于额定放电功率。标祢放电时间的乘积,数值小数点后位数不超过2位.
r:标称充电时间•数值小数点后位数不超过2位.
J:标称放电时间,数值小数点后位数不超过2位.
额定充电功率.电池单体的单位为W,电池模块的单位为kW,电池簇的单位为kW或MW.数 值小数点后位数不超过2位.
额定放电功率,电池单体的单位为“•电池模块的电位为kW,电池簇的单位为kW或MW.数 值小数点后位数不超过2位。
口由:标称电压,单位为V.数值小数点后位数不超过2位.
w、d:体积能量密度,单位为W • h,L.数值小数点后位数不超过2位.
M”:质最能量密度.单位为W • h kg,数值小数点后位数不超过2位,
4 缰码
电力储能用锂离/电池编码规则见图1:
,5壳体类型
4电解质类型 3电池正/负极材料 •2锂离子电池 -1电力储能用
标引序号说明: *-
1——“EES”表示电力储能用.
2——“LIB”表示锂离子电池,
3——A1表示电池正极材料,包含:LFP–磷酸铁裨、LMO—钻造锂类.NCM—银帖镒酸锂.NCA一镇姑铝酸钾、 LFMP一璘酸猛铁锂、LVP一磷酸钢锂、LVO一锂钢氧化物类、Li-金属锂、X—其他;A2表示电池负极材 料,包含《一石墨及炭类、LTO一钛酸锂、S-硫类、&一硅类、Air-空气、Li—金属锂、X—其他.
4——A3表示电解质类型,包含;L一液态、S一固态、SL一固液混合.
5——A4表示壳体类型,仅适用于电池单体,包含;HS-硬光方形、HC-硬壳圆柱、SP—软包、:X—其他.
6 Level表示电池层级,包含:Cell—电池单体、Module—电池模块、Cluster一龟池簌.
7——表示标称电压,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8——P”表示领定充电功率,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9——P.表示额定放电功率,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10——E1t表示领定充电能量,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11——Ew表示额定放电能量,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12——AS表示电池冷却方式,仅适用于电池模块或电池簇,包含:AC一风冷、LC-液冷、ALC—风液组合、X—其他,
13―A6表示电池型号,由4位〜15位字母、数字或符号组成“
图1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编码规则
示例1.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以璘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液态电解质的硬壳方形电池单体,标称电压 3.2 V,额定充电功率80 W,额定放电功率160 W,额定充电能量320 W • h,鞭定放电能量300 W ♦ h.型号为 A1B2c3,编码为:EES~LI&LFP/C-L-HS_Cell_3.2%8OW-163W-32OW – h-300W • h-AlB2C3„
示例2;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的硬壳圆柱形电池单体组成的风冷 电池模块,标称电压48 V,额定充电功率1.5 kW,额定放电功率3 kW,额定充电能量6 kW – h,额定放电能量 5.8 kW • h,型号为 D1E2F3,编码为,EES-LIB-LFP/C-S-Module_48V-i.5kW-3kW-6kW • h-5.8kW – h-AC-DlE2F3,
示例示
电力储罪用锂离子电池,以磷酸铁锤为正极材料,钛酸锂为负极材料,固液混合电解质的软包电池单体组成的液冷
电池簇.标称电压650 V.额定充电功率250 kW,额定放电功率500 kW.额定充电能量1 000 kW • h.额定放电能量 950 kW・h,型号为 G1H2I3, te&LIB-LFP/LTO-SL-Cluster_650V-250kW-500kW-100bkW – h-950kW • h
LC-G1 H2I3.
5技术要求
5.1 正常工作环境
电池正常工作环境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温度:5七〜45℃。
b)带电部位无凝露.
c)海拔高度;不大于2 000 m;当大于2 000 m时,满足本文件中高海拔性能要求.
d)空气中不含有影响正常工作的沙尘及具有耳电性、腐蚀性、爆炸性的题粒和气体.
5.2 外观、尺寸和质量
5.2.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外观、尺寸和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a)外观无划痕、变形及破损,正负极无锈蚀,标识正确、清晰;
b)厚度绝对偏差不大于2 mm,其他尺寸相对偏差不大于1.0%;
c)质量相对偏差不大于1.5%;
d)体枳能量密度小小于体枳能量密度标称值,
e)质量能量密度不小于质量能量密度标称值.
5.2.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外观、尺寸和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a)外观无变形及破损.结构完整.铭牌和标识正确、清晰;
b)尺寸绝对偏差满足表1的要求;
c)质量相对偏差不大于1.5%;
d)体积能量密度不小于体积能量密度标称值;
e)质量能量密度不小于质量能量密度标称值。
表1外形尺寸偏差要求
单位为塞米
外形尺寸L LW200 200<L^500 500<L<2 000 L>2 000
尺寸绝对偏差 2 5 10 15
5.2.3 电池簇
电池簇外观、尺寸应满足下列要求:
a)外观无变形及破损,结构完整.铭牌和标识正确、清晰;
b)尺寸绝对偏差满足表1的要求;
c)体积能量密度不小于体积能量密度标称值.
5.3 电性能
5.3.1 初始充放电性能
5.3.1.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在额定功率条件下初始充放电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a)初始充电能量不小于额定充电能量;
b)初始放电能量不小于额定放电能量;
c) 5。条件下初始充放电能量效率不小于80.0%;
d) 25。条件下初始充放电能量效率不小于93.0%;
e) 45七条件下初始充放电能量效率不小于93.0%;
f) 25 £条件下初始充电能量极差不大于初始充电能量平均值的4.0%;
g) 25t条件下初始放电能量极差不大于初始放电能量平均值的4.0%.
5.3.1.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在额定功率条件下初始充放电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a)初始充电能量不小于额定充电能量;
b)初始放电能量不小于额定放电能量;
c) 52条件下初始充放电能量效率不小于85.0%.
d) 25 1c条件下初始充放电能量效率不小于94.Q%;
e> 45 t条件下初始充放电能量效率不小于S4.0%;
f) 25 4c条件下初始充电能量极差不大于初始充电能量平均值的4.5%;
g) 25。条件下初始放电能量极差不大于初始放电能量平均值的4.5%。
h) 3.1.3电池簇
电池簇在额定功率条件下初始充放电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a)初始充电能量不小于额定充电能量;
b)初始放电能量不小于额定放电能量;
c)初始充放电能量效率不小于95.0%;
d)充电结束时电池单体电压极差不大于250 mV;
e)放电结束时电池单体电压极差不大于300 mV;
D充电结束时电池单体温度极差不大于6
g)放电结束时电池单体温度极差不大于6 I;
h)充电结束时电池模块电压极差不大于电池模块标称电压的5.0%;
i)放电结束时电池模块电压极差不大于电池模块标称电压的5.0%0
5.3.2 功率特性
5.3.2.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功率特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a)不同充放电功率下充电能量不小于额定充电能量; b)不同充放电功率下放电能量不小于额定放电能量, c)不同充放电功率下能量效率不小于93.0%.
5.3.2.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功率特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a)不同充放电功率下充电能量不小于额定充电能量; b)不同充放电功率下放电能量不小于额定放电能量;
c)不同充放电功率下能量效率不小于94.0%.
5.3.3 倍率充放电性能
5.3.3.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倍率充放电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a) 2P”充电能量相对于P“充甩能量的能量保持率不小于95.0%; b) 2PM放电能量相对于P”放电能量的能量保持率不小于95.0%, c) 2Pg、2P~恒功率充放电能量效率不小于90.0%.
5.3.3.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倍率充放电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a) 2Ple充电能量相对于P.充电能量的能量保持率不小于98.5% ;
b) 2F,d放电能量相对于PT放电能量的能量保持率不小于97.5%;
c) 2P『2P城恒功率充放电能量效率不小于90.0%。
5.3.4 能量保持与能量恢复能力
5.3.4.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在100%能量状态下静置30 d后能量保持与能量恢复能力应满足下列要求: a)能量保持率不小于95.0%;
b)充电能量恢复率不小于95.0%;
c)放电能量恢复率不小于95.0%。
5.3.4.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在100%能量状态下静置30 d后能量保持与能量恢复能力应满足下列要求: a)能量保持率不小于95.0%,
b)充电能量恢复率不小于95.0%;
c)放电能量恢复率不小于95.0%。
5.4 环境适应性
5.4.1 高温适应性
5.4.1.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从高温环境恢复至室温后充放电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a)充电能量不小于额定充电能量;
b)放电能量不小于额定放电能量;
C)能量效率不小于93.0%。
5.4.1.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从高温环境恢复至室温后充放电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a)充电能量不小于额定充电能量; b)放电能量不小于额定放电能量; c)能量效率不小于94.0%.
5.4.2 低温适应性
5.4.2.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从低温环境恢复至室温后充放电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a)充电能量不小于额定充电能量;
b)放电能量不小于额定放电能量;
c)能量效率不小于93.0%.
5.4.2.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从低温环境恢复至室温后充放电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a)充电能量不小于额定充电能量;
b)放电能量不小于额定放电能量; c)能量效率不小于94.0%。
5.4.3 高海拔初始充放电性能
高海拔环境下,电池单.体在额定功率条件下初始充放电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a)初始充电能量不小于额定充电能量; b)初始放电能量不小于额定放电能量; c)能量效率不小于93.0%.
5.5 耐久性能
5.5.1 贮存性能
5.5.1.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在50%能量状态下贮存30 d后应满足下列要求:
a)充电能量恢复率不小于96.5%;
b)放电能量恢复率不小于96.5%。
5.5.1.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在50%能量状态下贮存30 d后应满足下列要求:
a)充电能量恢复率不小于97.0% ;
b)放电能量恢复率不小于97.0%.
5.5.2 循环性能
5.5,2.1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在额定功率条件下循环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a)单次循环充电能量损失平均值不大于基于额定充电能量的单次循环充电能量损失平均值; b)单次循环放电能殿损失平均值不大于基于额定放电能量的单次循环放电能量损失平均值; c)所有充放电循环能量效率之间的极差不大于2%.
5.5.2.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在额定功率条件下循环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a)单次循环充电能量损失平均值不大于基于领定充电能量的单次循环充电能量损失平均值; b)单次循环放电能量损失平均值不大于基于领定放电能量的单次循环放电能量损失平均值, c)所有充放电循环能量效率之间的极差不大于2%;
d)循环充放电过程中,充电结束时电池单体电压极差平均值不大于250 mV,
e)循环充放电过程中,放电结束时电池单体电压极差平均值不大于350 mV.
5.6 安全性能
5.6.1 电气安全性能
5.6.1.1 过充电性能
5.6.1.1.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初始化充电后以PJUE恒流充电至电压达到其充电截止电压的1.5倍或时间达到 I h.不应起火,不应爆炸,不应在防爆阀或泄压点之外的位置发生破裂.
5.6.1.1.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初始化充电后以PJUE恒流充电至任一电池单体电压达到电池单体充电低止电压的
1.5倍或时间达到1 h,不应起火,不应爆炸.
5.6.1.2 过放电性能
5.6.1.2.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初始化放电后以PJUgM恒流放电至电压达到0 V或时间达到1 h,不应漏液,不应冒 烟,不应起火,不应爆炸,不应在防爆阀或泄压点之外的位置发生破裂.
5.6.1.2.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初始化放电后以p~/u3恒流放电至任一电池单体电压达到0 V或时间达到1 h,不应漏 液,不应胃烟,不应起火,不应爆炸.
5.6.1.3 过载性能
5.6.1.3.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在4Ple ,4P“条件下充放电,不应漏液,不应冒烟,不应起火,不应爆炸,不应在防爆阀或泄 压点之外的位置发生破裂.
5.6.1.3.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在4Pz、4P~条件下充放电,不应漏液,不应冒烟,不应起火,不应爆炸。
5.6.1.4 短路性能
5.6.1.4.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初始化充电后以1 m£l外部线路短路10 min,不应起火,不应爆炸,不应在防爆阀或泄压 点之外的位置发生破裂.
5.6.1.4.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初始化充电后以1 m。外部线路短路10 min或以30 m。外部线路短路30 min,均不应 起火,不应爆炸。
5.6.1.5 绝缘性能
5.6.1.5.1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正极与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之间、电池模块负极与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之间的绝缘电阻 与标称电压的比值均不应小于1 000 Q/V。
5.6.1.5.2 电池簇
电池簇正极与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之间、电池媵负极与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之间的绝缘电阻与标 称电压的比值均不应小于1 000 Q/V。
5.6.1.6 耐压性能
5.6.1.6.1 电池模块
在电池模块正极与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之间、电池模块负极与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之间施加相应 的电压,不应发生击穿或闪络现象,直流耐压漏电流应小于10 mA.
5.6.1.6.2 电池簇
在电池簇正极与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之间、电池簇负极与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之间施加相应的电 压,不应发生击穿或闪络现象,直流耐压漏电流应小于10 mA。
5.6.2机械安全性能
5.6.2.1 挤压性能
5.6.2.1.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初始化充电后在50 kN的挤压力下保持10 min,不应漏液,不应冒烟,不应起火,不应爆 炸,不应在防爆阀或泄压点之外的位置发生破裂。
5.6.2.1.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初始化充电后在50 kN的挤压力下保持10 min,不应漏液,不应冒烟,不应起火,不应爆炸。
5.6.2.2 跌落性能
5.6.2.2.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初始化充电后由1.5 m高度处自由跌落到水泥地面,不应冒烟,不应起火,不应爆炸,不应
在防爆阀或泄压点之外的位置发生破裂,
5.6.2.2.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初始化充电后由2 m高度处自由跌落到水泥地面.不应起火、不应爆炸。
5.6.2.3 振动性能
电池模块初始化充电后在X、Y、Z轴三个方向随机振动•不应漏液,不应冒烟,不应起火, 不应爆 炸,绝缘性能应满足5.6.1,5.1要求,耐压性能应满足5.6.1.6.1要求。
5.6.2.4 液冷管路耐压性铤
5.6.2.4.1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液冷管路内压强在达到最大工作压强的L2倍时静置1 min,管路不应破裂,且气压降应 不大于最大工作压强的。/%.
5.62.4.2 电池簇
电池簇液冷管路内压强在达到最大工作压强的L2倍时鄢置1 min,管路不应破裂•且气压降应不 大于最大工作压强的0.2%。
5.6.3 环境安全性能
5.6.3.1 盐雾性能
电池模块初始化充电后经喷雾-贮存循环,外壳不应破裂,不应漏液,不应起火,不应爆炸,绝缘性能 应满足561.5,1要求,耐压性能应满足5.6.1.6.1要求,
5.6.3.2 交变湿热性能
电池模块初始化充电后经交变湿热循环,外壳不应破裂,不应漏液,不应起火,不应爆炸,绝蒙性能 应满足5.6.1.5.1要求,耐压性能应满足5.6.1,6.1要求。
5.6.3.3 高海拔绝缘性能
5.6.3.3.1 电池模块
高海拔环境下,电池模块绝缘性能应满足5.6.1.5.1要求。
5.6.3.3.2 电池簇
高海拔环境下•电池簇绝缘性能应满足5.6.1.5.2要求,
5.6.3.4 高海拔耐压性能
5.6.3.4.1 电池模块
高海拔环境下,电池模块耐压性能应满足5.6,1.6.1要求。
5.6.3.4.2 电池簇
高海拔环境下,电池簇耐压性能应满足5.6.1.6.2要求。
5.6,4热安全性能
5.6.4.1鲍热温升特性
电池单体绝热温升特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a)表面温度小于或等于电池单体高温一级报警温度时,温升速率小于0.02 ‘C/min;
b)不起火,不爆炸,不在防爆阀或泄压点之外的位置发生破裂.
5.G.4.2热失控性能
电池单体在全寿命周期内,热失控时表面温度应大于90七,热失控后不应起火,不应爆炸,不应在 防爆阀或泄压点之外的位置发生破裂。
5.6.4.3热失控扩散性能
电池模块内任一电池单体温度升高后,不应触发其他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不应起火,不应爆炸,绝 缘性能应满足5.6.1.5.1要求。
5.6.5报警和保护功能
电池簇运行过程中电压、电流、温度、电压极差、温度极差、绝缘电阻等参数达到报警值时,应发出报 警信号并执行相应保护动作.
6试嗑方法
6.1 试验条件 由
6.1.1 试验环境
除另有规定外,试验应在温度15七〜4Q匕,相对湿度&80%,大气压为86 kPa-106 kPa的环境中 进行。
6.1.2 试疆设备
6.1.2.1 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表2要求。
表2测量仪器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测盘仪器 参数类型 参数范围 精度
量具 尺寸(L) mm 0<L<5 士0,02
5<L<1 000±0.07
L>1 000±0.2
衡器 质量On) kg Q<m<3 ±1X1O-,
+ 2X10-4
6<m<15±5X10一4
15VmM300±0,02
m>30。±0.2
表2测量仪器主要技术指标要求(续)
测量及器 参数类型 参数范围 精度
温度计 环境温度(T) ±0.5
湿度计 环境相对湿度 % O-IOO ±2
6.1.2.2 充放电装置
充放电装置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表3要求。
表3充放电装置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试验设备 参数类型 参数范围 精度
充放电装过 电压(U) V — 满玷程(氏$.)的士。」%
电流(I) A——+0.1% F.S.
功率(P) W—±0.1% F.S.
温度(T)
•c -40^7^150 ±1
时间
S —— ±0.1
6.1.2.3 环境模拟装置
环境模拟装置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表4要求。
表4环境模拟装置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试验设备 参数类型 参数范围 精度
环境模拟装置 温度(丁) -40<T<100 ±2
温度波动度(「) aC—±1
温度均匀度(TQ—
环境相对湿度 %10 〜98±3
6.1.2.4 绝热模拟装置
绝热模拟装置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表5要求。
表5绝热模拟装置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试验设备 参数类型 参数范围 精度
绝热模拟装置 温度(T) 20<T<300 ±2
温度波动度(T” C204T&150±0.05
150<T<300±0.08
时间
S 一 ±0.1
6.1.2.5 绝缭耐压试验装置
绝缘耐压试验装置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表6要求。
表6绝缭耐压试验装置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试缝设备 参数类型 参数范围 精度
绝豫耐压试验
装置• 电压(U) V 0.5<U<:6 000 士2% F.S.
绝缘电阻(”)
M0 504艮〈1 000 士(2% rcig-F0.G2)
1 0004R<1.0X10‘士(5% rdg+0.2)
1.0X104<JRf<5.0X104±(15% rdg+2)
时间(£)一±0.1
6.1.2.6 短路试髓装置
短路试验装置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表7要求。
表7短路试疆装置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试验设备 参数类型 参数范围 精度
短路试酶装置 外部线路电阻(R) 0VR410 ±0.2
10VR450士3
电压(U) V000±0.1
U>1 000±0.5
电流(I) A0<I<16 000±1% F.S.
1>16 000±2% F.S.
时间”)
S — ±0.1
温度(T)04T&1 000±2 r
6.1,27挤压试验装置
挤压试睡装置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表8要求。
表8挤压试验装置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试验设备 参数类型 参数范围 精度
挤压试验装置 挤压速度3) mm/s K46 ±0.5
挤压力(F) kN0&F&100士 1.0% F.S
电压(U) Vooo士0.1
U>1 000±0.5
时间(力
S — ±0.1
温度(T) C0&T&1 000±2 ℃
6.1.2.8跌落试验装置
跌落试验装置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表9要求。
表9跌落试验装置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试验设备 参数类型 参数范围 精度
跌落试验装置 高度6) mm ±1
6.1,2.9振动试验装置
振动试验装置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表10要求.
表10振动试嗡装置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试验设备 参数类型 参数范围 精度
振动试验装置 频率(『) Hz /<100 士0.5
/》100士 0.5%
随机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值控制精度 dB—±3
6.1.2.10气体增压试甄装置
气体增压试验装置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表11要求.
表11气体增压试验装置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试验设备 参数类型 参数范围 精度
气体增压试监装置 气压(户) kPa 10«800 士0*5% FS
时间
S —— ±0.1
6.1.2.11低气压试验装置
低气压试验装置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表12要求。
表12低气压试验装置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试验设备 参数类型 参数范围 精度
低气压试验装置 气压(》) kPa 40/&101 ±2
温度(T)
七 0aTW100 ±2
时间(玲
S —— 士0.1
6.1.2.12盐雾试验■装置
盐雾试验装置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表13要求.
表13盐雾试骐装置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试验设备 参数类型 参数范围 精度
盐雾试验装置 温度(T) 254T460 ±2
环境相对湿度 %10—98士3
喷雾量(N) mL/(30 cm2 , h)1WY2—
时间(力
s —— ±0.1
6.1.2.13热失控试验装置
热失控试照装置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表14要求。
表14热失控试验装置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试验设备 参数类型 参数范围 精度
热失控试验装置 温度m 心 O&T&1 000 ±2
时间Q)
S —— ±0.1
6.2 试验准备
6.2.1 试睡样品准备
试验样品准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a)电池模块由满足本文件型式检验要求的电池单体组成,电池簇由满足本文件型式检验要求的 电池模块组成;
b)样品数量满足检验规则要求;
c)提供电池规格参数表见附录B的表B.1、表B.2、表B.3;
d)提供电池单体防爆阀或泄压点位置的书面说明文件:
e)电池单体试验过程中,除外观、尺寸和质量、高温适应性、低温适应性、贮存性能、挤压性能、跌 落性能及绝热温升特性检验项目夕卜,其他检验项目可选择使用实心钢或铝材质的夹具;
f)通过外部连接件与试验设备连接的试验样品,外部连接件能承受试验过程中的最大电流且不 熔断;
g)试验前针对试验样品的安全风险编制试验方案,制定安全防护措施,电性能试验、环境适应性 试验、耐久性能试验过程中试验样品出现膨胀、破裂、漏液、冒烟、起火、爆炸等任一异常现象时 终止该试验样品对应的所有检验项目。
6.2.2 试验线路连接
6.2.2.1 电池单体
除另有规定外,电池单体试验线路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a)根据试验温度、湿度以及电池单体尺寸、电压、功率等参数选择试验设备;
b)电池单体正负极与试验设备通过输入输出线缆连接,形成电流回路;
c)电池单体正负极与试验设备通过电压数据采样线连接,形成电压数据采集回路:
d)电池单体温度采样点与试验设备通过温度数据采样线连接,形成温度数据采集回路,对不使用 夹具的检验项目,电池单体的温度采样点为电池单体表面面积较大的平面中心位置,对使用夹 具的检验项目,电池单体的温度采样点为电池单体侧面中心位置。
622.2 电池模块
除另有规定外,电池模块试验线路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a)根据试验温度、湿度以及电池模块尺寸、电压、功率等参数选择试验设备;
b)电池模块正负极与试睡设备通过输入输出线缆连接,形成电流回路;
c)电池模块和电池单体的正负极与试验设备通过电压数据采样线连接,形成电压数据采集回路;
d)电池模块温度采样点与试岫设备通过温度数据采样线连接,形成温度数据采集回路,电池模块
温度采样点包括电池模块正极汇流排、负极汇流排的固定采样点和不少于2个有代表性的随 机采样点;
e)采用液体冷却方式的电池模块,功率特性试验、倍率充放电性能试验和循环性能试验中液冷系 统可工作,循环性能试验过程中样品端的进液温度与试验温度保持一致,高温适应性试验、低 温适应性试验、贮存性能试验、液冷管路耐压性能试验前放空冷却液,其他试验项目试验前注 满冷却液并断开液冷系统。
6.2.2.3 电池簇
除另有规定外,电池簇试验线路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a)根据试验温度、湿度以及电池簇尺寸、电压、功率等参数选择试验设备;
b)电池簇正负极与试验设备通过输入输出线缆连接,形成电流回路;
c)试验设备与电池簇的电池管理系统通过通信线连接,形成控制保护回路;
d)电池簇、电池模块和电池单体的正负极与试验设备通过电压数据采样线连接,形成电压数据采 集回路;
e)电池簇温度采样点与试验设备通过温度数据采样线连接,形成温度数据采集回路。
6.2.3试验参数设定
电池试验参数设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a)试验参数设定值满足表A.1的要求; 。
B)电池单体、电池模块与电池簇的工作参数值唯一,且与电池实际使用时的工作参数值一致;
c)除另有规定外,电池单体、电池模块试验过程以充放电电压二级报警值、电池单体高低温二级 报警温度作为试验保护设定值;
d)除另有规定外,电池簇试验过程以充放电电压二级报警值、充放电电流二级报瞽值、电池单体 高低温二级报警温度、电池簇充放电电,池模块电压极差二级报警值、电池簇充放电电池单体电 压极差二级报警值、电池簇充放电电池单体温度极差二级报警值作为试验保护设定值。
624初始化充放电
6.2.4.1 初始化充电
6.2.4.1.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初始化充电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按照6.2,2」要求将试验样品放置于环境模拟装置内并与充放电装置连接;
b)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25 “C (
c)在(25士2)(下静置5 h;
d)以PM恒功率放电至电池单体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放电 能量;
e)以Pn恒功率充电至电池单体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充电 能量;
f)初始化充电结束。
6.2.4.1.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初始化充电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按照6.2.2.2要求将试验样品放置于环境模拟装置内并与充放电装置连接;
b)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25 ℃ ;
c) 在(25±2)t下静置5 h;
d)以恒功率放电至电池模块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也压、温度、放电 能量;
e)以P “恒功率充电至电池模块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充电 能量;
f)初始化充电结束。
6.2.4.1.3 电池簇
电池簇初始化充电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设照6.2,2.3要求将试睑样品与充放电装置连接;
D 以PT恒功率放电至电池簇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电流、温度、电 池模块电压极差、电池单体电压极差、电池单体温度极差、放电能量;
c)以P”恒功率充电至电池簇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电流、温度、电 池模块电压极差、血池单体电压极差、电池单体温度极差、充电能量;
d)初始化充电结束。
6.2,42初始化放电
6.2.4.2.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初始化放电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按照6.2.2.1要求将试睑样品放置于环境模拟装置内井与充放电装置连接;
b)设置环境模根装置温度为25七;
c) 在(25±2)七下静置5 h;
d)以F“恒功率充电至电池单体充电截止条件,价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充电 能量;
e)以P„1恒功率放电至电池单体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放电 能量;
0 初始化放电结束。
6.2.4.2.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初始化放电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按照6.2.2.2要求将试验样品放置于环境模拟装置内并与充放电装置连接:
b)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25 4c ;
c) 在(25±2)=下静置5 h;
d)以巴.恒功率充电至电池模块充电截止条件,解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充电 能量;
e)以PM恒功率放电至电池模块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放电 能量;
f)初始化放电结束。
6.2.4.2.3 电池簇
a)按照6.2N.3要求将试验样品与充放电装置连接;
b)以PH恒功率充电至电池簇充电截止条件,静宜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电流、温度、电 池模块电压极差、电池单体电压极差、电池单体温度极差、充电能量;
c)以P,d恒功率放电至电池簇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电流、温度、电 池模块电压极差、电池单体电压极差、电池单体温度极差、放电能量; d)初始化放电结束。
6.2.5试验数据记录 试验数据记录应满足下列要求: a)除另有规定外,数据采样周期不大于预估的每个试验步骤的充电或放电时间的0.5%; b)检测报告内容详实准确,包含电池规格参数表和试验数据记录表。
6.3外观、尺寸和质量检验
6.3.1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外观、尺寸和质量检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在良好的光线条件下,目测检验电池单体的外观,记录检验结果,包括划痕、变形及破损、正负 极锈蚀、标识.
b)用量具测量电池单体投影对应部位的最大尺寸,测量范围包含极柱但不包含软包电池的极 耳,记录测量结果。 c)用衡器测量电池单体的质量,记录测量给果. ;,
d)计算每个试验样品各维度的尺寸偏差,按照公式(1)计算厚度绝对偏差,按照公式(2)计算其他 尺寸相对偏差: :
z* =小 J A I ( 1 )
式中; %——厚度绝对偏差; %——厚度测量值; 人——厚度标称值。
Lr = |Lm-L„|/L„X100% ( 2 )
式中: L 其他尺寸相对偏差j
「——其他尺寸测量值; L„ 其他尺寸标称值。
e)计算每个试验样品的体积,按照公式(3)计算每个试验样品的体积能量密度,按照公式(4)计算 每个试验样品的质量相对偏差,按照公式(5)计算每个试验样品的质量能量密度,计算所有试 验样品的体积能量密度平均值以及质量能量密度平均值:
Wnl =E,i/vm (3 )
式中: 3皿 体积能量密度)
Erd 额定放电能量;
Um 体积。
m, = \m„ — | /mn X 100% ( 4 )
式中: m,- 质量相对偏差;
m m 质量测量值;
rn ” 质量标称值。
Waj =E^/mn ( 5 )
式中: w(d 质量能量密度;
ET- —额定放电能量;
——质量测量值。
6.3.2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外观、尺寸和质量检验按照下列步躲进行.
a)在良好的光线条件下,目测检验电池模块的外观.记录检验结果•包括变形及破损、结构、铭牌 和标识.
b)用量具测量电池模块投影对应部位的最大尺寸,记录测量结果。
O用衡器测量电池模块的质量,记录测量结果.
d)按照公式(6)计算每个试验样品各维度的尺寸绝对偏差:
L.=| Lro -L„ | (6)
式中:
——尺寸绝对偏差;
Lc 尺寸测量值;
L„ 尺寸标称值。
e)计算每个试验样品的体积,按照公式(3)计算每个试验样品的体积能量密度,按照公式(4)计算 每个试验样品的质量相对偏差,按照公式(5)计算每个试验样品的质量能量密度.计算所有试 验样品的体积能量密度平均值以及质量能量密度平均值.
6.3.3 电池簇
电池簇外观、尺寸检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在良好的光线条件下,用目测法检验电池簇的外观,记录检骐结果; b)用量具测量电池簇投影对应部位的最大尺寸,记录测髭结果; c)按照公式(6)计算试验样品各维度的尺寸绝对偏差,按照公式(3)计算试验样品的体积能量 密度。
6.4 电性能试臆
6.4.1 初始充放电性能试验
6.4.1.1 25匕初始充放电性能试验
6.4.1.1.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23 I初始充放电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按照6.2.4.2.1进行电池单体初始化放电。 b)以P“恒功率充电至电池单体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初始充 电能量。
c)以PM恒功率放电至电池单体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初始放 电能量。
d)断开试雕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e)重复步骤a)〜d)至所有试验样品完成试验。
0 以步骤b)的初始充电能量和步骤c)的初始放电能量计算每个试验样品初始充放电能量效率; 计算所有试验样品的初始充电能量平均值、初始放电能量平均值、初始充放电能量效率平均 值、初始充电能量极差、初始放电能量极差;计算初始充电能量极差与初始充电能量平均值的 百分比、初始放电能量极差与初始放电能量平均值的百分比.
6.4.1.1.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25七初始充放电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按照6.2,422进行电池模块初始化放电。
b)以P“恒功率充电至电池模块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初始充 电能量.
c)以恒功率放电至电池模块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初始放 电能量。
d)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e)重复步骤a)〜d)至所有试验样品完成试验。
f)以步骤b)的初始充电能量和步骤c)的初始放电能量计算每个试验样品初始充放电能量效率; 计算所有试验样品的初始充电能量平均值,初始放电能量平均值、初始充放电能量效率平均 值、初始充电能量极差、初始放电能量极差;计算初始充电能量极差与初始充电能量平均值的 百分比、初始放电能量极差与初始放电能量平均值的百分比.
6.4.1.1.3 电池簇
电池簇252初始充放电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按照62423进行电池簇初始化放电;
b)以P.恒功率充电至电池簇的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电流、温度、 电池模块电压极差、电池单体电压极差、电池单体温度极差、初始充电能量;
c)以PM恒功率放电至电池簇的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电流、温度、 电池模块电压极差、电池单体电压极差、电池单体温度极差、初始放电能量;
d)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断开起池管理系统与充放电装置的连接;
e)以步骤b)的初始充电能量和步躲0的初始放电能量计算初始充放电能量效率,分别计算充放 电结束时电池模块电压极差与电池模块标称电压的百分比。
6.4.1.2 45七初始充放电性能试验
6.4.1.2.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45 t初始充放电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按照6.2.4.2.1进行电池单体初始化放电;
b)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45。,在(45±2)七下静置16 h,
c)在(45±2)’C下,以P“恒功率充电至电池单体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 压、温度、充电能量;
d)在(45士2)七下,以P”恒功率放电至电池单体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
压、温度、放电能量;
e)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f) 重熨步骤a)〜e)至所有试脸样品完成试嗡.
g)以步骤C)的充电能量和步骤d)的放电能量计算每个试验样品的能量效率。
6.4.1.2.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45 ℃初始充放电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按照6.2.422进行电池模块初始化放电;
b)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45匕,在(45士2)(下静置16 h;
c)在(45士2)2下,以P”恒功率充电至电池模块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 压、温度、充电能量;
d)在(45士2)均下,以户吊恒功率放电至电池模块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 压、温度、放电能量;
e)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f)以步骤6的充电能量和步骤d)的放电能量计算能量效率。
6.4.1.3 51初始充放电性能试晶
6.4.1.3.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5 £初始充放电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按照6.2.4.2.1进行电池单体初始化放电;
b)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51,在〈5上2)P下静置20 h;
c)在(5士2)t下,以P”恒功率充电至电池单体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 压、温度、充电能量;
d)在(5±2)t下,以P.恒功率放电至电池单体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 压、温度、放电能量,
e)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f)重复步骤a)〜e)至所有试验样品完成试验;
g)以步骤c)的充电能量和步骤d)的放电能量计算能量效率。
6.4.1.3.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5。初始充放电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按照62422进行电池模块初始化放电;
b)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5 C ,在(5±2)℃下静置20 h;
c)在(5±2)七下,以恒功率充电至电池模块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 压、温度、充电能量;
d)在(5±2)’C下,以尸”恒功率放电至电池模块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 压、温度、放电能量;
e)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f)以步骤c)的充电能量和步骤d)的放电能量计算能量效率.
6.4.2 功率特性试验
6.4.2.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功率特性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按照6.2.2」要求将试验样品放置于环境模拟装置内并与充放电装置连接。
b)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25 ℃。
C)在(25士2)-C下静置 5 h.
d)以100%P*恒功率放电至电池单体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
e)以100%P”恒功率充电至电池单体充电截止条件,静置W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 充电能量。
D 以100%P,d恒功率放电至电池单体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向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 放电能量.
g)以额定充放电功率的5%为步长,逐次递减充放电功率至5%额定充放电功率,重复步骤d)〜f). h)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D 重复步骤a)〜h)至所有试验样品完成试验。
j)以步骤e)的充电能量和步骤f)的放电能量计算每个试照样品不同功率充放电能量效率,计算 所有试验样品同一功率条件下的充放电能量效率平均值;计算所有试验样品同一功率条件下 的充电能量平均值、放电能量平均值。
k)以步骤j)的充电能量平均值分别与额定充电能量的百分比作为不同功率条件下的充电特性特 征值,以步骤j)的放电能量平均值分别与额定放电能量的百分比作为不同功率条件下的放电 特性特征值。
1)以额定功率的百分数为横轴,以步骤k)的充电特性特征值和放电特性特征值、赤骤j)的充放 电能量效率平均值为纵轴,绘制电池单体的功率特性曲线图.
6.4.2.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功率特性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按照622.2要求将试验样品放置于环境模拟装置内并与充放电装置连接。
b)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25 ℃.
c)在(25±2)2下静置5 h。
d)以100%PT恒功率放电至电池模块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
e)以100%P”恒功率充电至电池模块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 充电能量.
f)以100%PH恒功率放电至电池模块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 放电能量.
g)以额定充放电功率的5%为步长,逐次递减充放电功率至5%额定充放电功率,重复试验步骤 d)〜f)»
h)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脸样品。
D 以步骤e)的充电能量和步骤力的放电能量计算不同功率充放电能量效率;计算不同功率充电 能量分别与额定充电能量的百分比作为充电特性特征值,计算不同功率放电能量分别与额定 放电能量的百分比作为放电特性特征值。
j)以额定功率的百分数为横轴,以步骤D的充电特性特征值、放电特性特征值和充放电能量效率 为纵轴,绘制电池模块的功率特性曲线图.
6.4.3 倍率充放电性能试鸵
6.4.3.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倍率充放电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按照624.2.1进行电池单体初始化放电;
b)以P”恒功率充电至电池单体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充电 能量;
c)以P.恒功率放也至电池单体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放电 能量;
d)以2P比恒功率充电至电池单体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充电 能量;
e)以P”恒功率充电至电池单体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充电 能量;
f)以2尸计恒功率放电至电池单体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放电 能量;
g)以PT恒功率放电至电池单体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放电 能量;
h)以2Fg恒功率充电至电池单体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充电 能量;
i) 以2尸„,恒功率放电至电池单体放电截止条件,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放电能量;
j) 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k)重复步骤a)〜j)至所有试验样品完成试验;
1 ) 以步骤b)的充电能量和步骤d)的充电能量计算2P“充电能量相对于F*充电能量的能量保 持率,以步骤c)的放电能量和步骤D的放电能量计算2PM放电能量相对于P,d放电能量的能 最保持率,以步株h)的充电能量和步骤D的放电能量计算2户「2P„,恒功率充放电能量效率。
2 .4.3.2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倍率充放电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按照6.2.4.2.2进行电池模块初始化放电;
b)以Pr「恒功率充电至电池模块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充电 能量;
C)以Pz恒功率放电至电池模块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放电 能量;
d)以2Pg恒功率充电至电池模块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充电 能量;
e)以P “恒功率充电至电池模块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充电 能量;
D 以2PT恒功率放电至电池模块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放电 能量;
g)以产苗恒功率放电至电池模块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放电 能量;
h)以2P*恒功率充电至电池模块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充电 能量;
i)以2P鼠恒功率放电至电池模块的放电截止条件,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放电能量;
j)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k)以步骤b)的充电能量和步骤d)的充电能量计算2P“充电能量相对于Pe充电能量的能量保 持率,以步骤C)的放电能量和步骤f)的放电能量计算2PH放电能量相对于P”放电能量的能
量保持率,以步骤h)的充电能量和步骤i)的放电能量计算2P“、2Ptl,恒功率充放电能量效率,
6.4.4能量保持与能量恢复能力试给
6.4.4.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能量保持与能量恢复能力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按照6.2.4」.1进行电池单体初始化充电。
b)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45。,在(45±2)七下静置30 d。
c)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25七,在(25±2)七下静置5 h.
d)在(25±2)t下,以恒功率放电至电池单体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 压、温度、放电能量。
e)在(25±2)七下,以P“恒功率充电至电池单体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 压、温度、充电能量。
f)在(25士2)P下,以PH恒功率放电至电池单体放电截止条件;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放 电能量.
g)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h)重复步骤a)〜g)至所有试验样品完成试腌.
i)以25七初始放电能量和步骤d)的放电能量计算每个试验样品能量保持率,以25匕初始充电 能量和步骤e)的充电能量计算每个试验样品充电能量恢复率,以25。初始放电能量和步骤 f)的放电能量计算每个试验样品放电能量恢复率。
6.4.4.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能量保持与能量恢复能力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按照6.2.4.L2进行电池模块初始化充电;
b)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45匕,在(45±2)七下静置30 d.
c)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25 £,在(25±2)七下静置5 h;
d)在(25士2)七下,以PT恒功率放电至电池模块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 压、温度、放电能量;
e)在(25士2)七下,以P,恒功率充电至电池模块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 压、温度、充电能量;
D在(25±2)七下,以Pi恒功率放电至电池模块放电截止条件,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放 电能量;
g)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h)以25 t初始放电能量和步骤d)的放电能量计算能量保持率,以25 £初始充电能量和步骤e) 的充电能量计算充电能量恢复率,以25七初始放电能量和步骤f)的放电能量计算放电能量恢 复率。
6.5环境适应性试验
6.5.1 高温适应性试验
6.5.1.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高温适应性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按照6.2.4.1.1进行电池单体初始化充电:
b)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50七,在行0±2》2不静置24 %
c)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25七,在(25士2)七下静置12 h;
d) 在C25±2>t下,以恒功率放电至电池单体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
e)在(25+2)℃下,以恒功率充电至电池单体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m.记录功率、时间、电 乐、温度、充电能量:
D 在(25士2)℃下,以尸小恒功率放电至电池电体放电截止条件,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放 电能量;
G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H)重复步骤a)〜g)至所有试验样品完成试验;
1)以步骤e)的充电能量和步骤D的放电能量计算每个试验样品的能量效率.
6.5.1.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高温适应性试脸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按照624.1.2进行电池模块初始化充电;
b)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501c.在《50士2.1″C下静置24 h;
c)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25 *C,在(25±2)2下静置12 h;
d)在(25±2)(下,以恒功率放电至电池单体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
e)在(25 + 2)1下,以P,二恒功率充电至电池单体充电截止条件,鄢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 压、温度、充电能量;
f)在《25士2》七下,以Pa恒功率放电至电池股体放电截止条件.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放 电能量;
g)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h)以步骤e)的充电能量和步骤f)的放电能量计算能量效率。
6.5.2 低温适应性试验
6.5.2.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低温适应性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按照6.2,4.1.1进行电池单体初始化充电;
b)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一30寸,在(一30=2)(下静置24储
c)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25℃,在(25±2;,七下静置2W h;
d)在(25±2)七下,以P”恒功率放电至电池.单体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
e)在(25±2)t下.以P-恒功率充电至电池单体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 压、温度、充电能量,
「) 在(25二2)七口以PM恒功率放电至电池单体放电截止条件,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放 电能量;
g)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h)重复步骤a)〜g)至所有试验样品完成试验;
1) 以步骤Q的充电能量和步歌「)的放电能量计算每个试验样品的能量效率。
1.1.1 .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低温适应性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按照624.1.2进行电池模块初始化充电;
b)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一30七,在(一30±2)七下静置24 h;
c)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25 ℃,在(25士2)七下静置24 h;
d)在(Z5士Z)*C下,以PM恒功率放电至电池单体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
e)在(25±2)二下,以PJS功率充电至电池单体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 压、温度、充电能量;
D在(25士2)七下,以PE恒功率放电至电池单体放电截止条件,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放 电能量;
g)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h)以步骤e)的充电能量和步骤力的放电能量计算能量效率。
6.5.3 高海拔初始充放电性能试验
电池单体高海拔初始充放电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将按照6.2.4.2.1完成了初始化放电的电池单体放入低气压试验装置并与充放电装置连接。
b)将充放电装置的电压和温度数据采样线分别与电池单体正负极和电池单体的温度采样点 连接.
c)依据试验样品最大应用海拔高度,按照表15设置试验气压值,在(25士2)t下静置6 h。
d)以P”恒功率充电至电池单体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初始充 电能量.
e)以P”恒功率放电至电池单体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初始放 电能量。
f)恢复至正常大气压,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g)重复步骤a)〜f)至所有试验样品完成试验. ”
h)以步骤d)的初始充电能量和步骤e)的初始放电能量计算每个试脸样品初始充放电能量效率; 计算所有试验样品的初始充电能量平均值、初始放电能量平均值、初始充放电能量效率平均 值、初始充电能量极差、初始放电能量极差;计算初始充电能量极差与初始充电能量平均值的 百分比、初始放电能量极差与初始放电能量平均值的百分比.
表15电池最大应用海拔高度对应试验气压值
电池最大应用海拔高度GO m 试验气压值(力) kPa
2 000<A<4 000 62
fe>4 000 54
6.6 耐久性能试验
6.6.1 贮存性能试髓
6.6.1.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贮存性能试骐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按照6.2.4.1.1进行电池单体初始化充电,
b)以Pz恒功率放电至放电能量达到该电池单体初始放电能量的5。%,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 度、放电能量;
c)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50七,在(50H2)’C下贮存30 d;
d)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25弋,在(25±2)七下静置5 h;
G 在(25±2)七下.以匕,恒功率放电至电池单体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 压、温度、放电能量;
f) 在(25 + 2)(下,以P “恒功率充电至电池单体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3,记录功率、时间、电 压、温度、充电能量;
g)在C25±2)℃下,以尸过恒功率放电至电池单体放电截止条件,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放 电能量;
h)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i)重复步骤a)〜h)至所有试验样品完成试验;
j)以252初始充电能量和步骤力的充电能量计算每个试验样品充电能量恢复率,以25 ℃初始 放电能量和步骤g)的放电能量计算每个试验样品放电能量恢复率。
6.6.1.2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贮存性能试脸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接照624,1.2进行电池模块初始化充电:
b)以P”恒功率放电至放电能量达到该电池模块初始放电能量的50%,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 度、放电能量;
c)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50 ‘C ,在(5O±2『C下贮存30出
d)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25在(25士”14c下静置5 h;
e)在(25+2》七下,以P1d恒功率放电至电池模块放电截止条件,静置.1。min.记录功率、时间、电 压、温度、放电能量;
f)在(25土2)七下.以P“恒功率充电至电池模块充电截止条件,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 压、温度、充电能量;
g)在(25±2)*C下.以P“恒功率放电至电池模块放电截止条件,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放 电能量।
h)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i)以25 t初始充电能量和步骤D的充电能崖计算充电能量恢复率,以25七初始放电能量和步 骤g)的放电能量计算放电能量恢复率。
6.6.2循环性能试验
6.6.2.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循环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按照62421进行电池单体初始化放电二
b)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45 *C ,在(45士2)七静置5 h0
c)在(45士2)(下,以P“恒功率充电至电池单体充电截止电压,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 压、温度、充电能量。
d)在E5 ± Z)七下,以尸“恒功率放电至电池单体放电截止电压,静置10 min.圮录功率、时间、电 压、温度、放电能量,
e)重复步骤c)-d)至充放电次数达到1 00Q次。
()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g)重复步骤a)〜D至所有试验样品完成试验。
h)以步骤c)的充电能量和步骤d)的放电能量计算每个试验样品每50次循环充放电结束时的能 量效率,计算1 000次循环充放电的能量效率极差。
D 按照公式(7)、公式(8)分别计算每个试验样晶单次循环充电能量损失平均值、基于额定充电能 量的单次循环充电能量损失平均值;
△E © = (Ec)t)o — Er| go) /I 000 ( )
式中: △E, – 单次循环充电能量损失平均值;
E的。——-循环第500次充电能量; 以叫。- 循环第1。00次充电能量。
SE,, = (Ec;m – Ett) /(c, — 1 000) 8 )
△8— 基于额定充电能量的单次循环充电能量损失平均值; E’M——循环第500次充电能量; E” 一额定充电能量; % ——额定功率充放电循环次数。 j)按照公式(9)、公式(10)分别计算每个试验样品单次循环放电能量损失平均值、基于额定放电 能量的单次循环放电能量损失平均值:
△Ed = (E铝(w — E111rs)门 000 g)
式中:
△E。——单次循环放电能量损失平均值;
——循环第500次放出能量; 员1期 循环第1 000次放电能量.
△ Ma = (EQX — Eni ) / (<” r — 1 000) ( 10 )
式中: △EM -基于额定放电能量的单次循环放电能量损失平均值;
E否。。——循环第500次放电能量: EM ——额定放电能量: c, ——额定功率充放电循环次数。
k)以额定充放电能量为起始值,以额定充放电能量的5%为步长,递增至所有试验样品循环第 500次充放电能量与5七初始充放电能量的最小值作为充放电能量系列保证值,笈照公 式m)计算电池单体充放电能量系列保证值对应的额定功率充放电循环次数系列保证值:
Cn. = (Ed加o — Ed*) + 1 000 ( 11 )
式中: c.——额定功率充放电循环次数系列俣证值; 后如如——循环第500次放电能量: Ed, 放电能量系列保证值;
△EM——基于额定放电能量的单次循环放电能量损失平均值.
1)作也池单体充放电能量系列保证值与额定功率充放电循环次数系列保证值数据表.作为电池 单体循环性能系列保证值特征关系表;以额定充放电能量的百分数为横轴,以额定功率充放电 循环次数系列保证值为纵轴,绘制电池单体循环性能系列保证值曲线图,作为电池单体循环性 能系列保证值特征曲线。
6.6.2.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循环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按照6.2W2.2进行电池模块初始化放电,
b)设置环境模拟装置温度为45 C,在(45士2)(下静置5 h。
c)在(45±2)七下,以尸*恒功率充电至电池模块和任一电池单体的充电截止电压中的优先达到 值,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电池单体电压极差、充电能量。
d)在(45+2)P下,以PH恒功率放电至电池模块和任一电池单体的放电截止电压中的优先达到 值,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电池单体电压极差、放电能量。
e)重复步骤c)〜d)至充放电次数达到1 000次。
D 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腌样品。
g)以步骤0的充电能量和步骤d)的放电能量计算每50次循环充放电结束时的能量效率,计算 1 000次循环充放电的能量效率极差,计算充放电结束时电池单体电压极差平均值,
h)按照公式(7)、公式(8)分别计算单次循环充电能量损失平均值、基于额定充电能景的单次循环 充电能量损失平均值,
i)按照公式(9)、公式(10)分别计算单次循环放电能量损失平均值、基于额定放电能量的单次循 环放电能量损失平均值。
j)以额定充放电能量为起始值,以额定充放电能量的5%为步长,递增至循环第500次充放电能 量与5 P初始充放电能量的较小值作为充放电能量系列保证值,按照公式(11)计算电池模块 充放电能量系列保证值对应的额定功率充放电循环次数系列保证值。
k)作电池模块充放电能量系列保证值与额定功率充放电循环次数系列保证值数据表,作为电池 模块循环性能系列保证值特征关系表;以额定充放电能量的百分数为横轴,以额定功率充放电 循环次数系列保证值为纵轴,绘制电池模块循环性能系列保证值曲线图,作为电池模块循环性 能系列保证值特征曲线。
6.7安全性能试验
6.7.1 电气安全性能试睡
6.7.1.1 过充电性能试验
6.7.1.1.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过充电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将按照624.1.1完成了初始化充电的电池单体与充放电装置连接;
b)按照6.2.2.1将充放电装置的电压和温度数据采样线与电池单体连接;
c)以I = 恒流充电至电压达到电池单体充电截止电压的1.5倍或时间达到1 h时停止充
电,观察1 h,记录电流、时间、电压、温度;
d)记录试验现象,包括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外壳破裂及破裂位置;
e)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f)重复步骤a)〜e)至所有试验样品完成试验。
6.7.1.1.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过充电性能试驶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将按照6.2.4.1.2完成了初始化充电的电池模块与充放电装置连接;
b)按照622.2将充放电装置的电压和温度数据采样线与电池模块连接;
c)以F = 恒流充电至任一电池单体电压达到电池单体充电截止电压的1.5倍或时间达
到1 h时停止充电,观察1 h,记录电流、时间、电压、温度;
d)记录试验现象,包括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
e)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6.7.1.2 过放电性能试验
6.7.1.2.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过放电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将按照6.2.4.2.1完成了初始化放电的电池单体与充放电装置连接;
b)按照6.2.2.1将充放电装置的电压和温度数据采样线与电池单体连接;
c)以/ = P,d/Us恒流放电至电压达到0 V或时间达到1 h时停止放电,观察1 h,记录电流、时 间、电压、温度;
d)记录试验现象.包括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外壳破裂及破裂位置;
e)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f)重复步骤a)〜e)至所有试验样品完成试验
6.7.1.2.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过放电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将按照G.2.4.2.2完成了初始化放电的电池模块与充放电装置连接,
b)按照6.2.2.2将充放电装置的电压和温度数据采样线与电池模块连接;
c)以/=P“/Us恒流放电至任一电池单体电压达到0 V或时间达到I h时停止放电,观察 1 h,记录电流、时间、电压、温度;
d)记录试验现象.包括膨胀、漏液、曷烟、起火、爆炸;
e)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6.7.1.3 过载性能试验
6.7.1.3.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过载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将按照6.2.4.2.1完成了初始化放电的电池单体与充放电装置连接;
b)按照6.2.2.1将充放电装置的电压和温度数据采样线与电池单体连接;
c)以4P“恒功率充电至电池单体的充电截止电压,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
d)以4PH恒功率放电至电池单体的放电截匕电压,观察1 h,记录功率、时间、电压、温度;
e)记录试验现象,包括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外壳破裂及破裂位置;
f)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g)重复步骤a)〜力至所有试验样品完成试验。
6.7.1.3.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过载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将按照S.2.4.2.2完成了初始化放电的池池模块与充放电装置连接;
b)按照6.2.Z.2将充放电装置的电压和温度数据采样线与电池模块连接;
c)以4P,,恒功率充电至电池模块或任一电池单体的充电截止电压,静置10 min,记录功率、时 间、电压、温度;
d)以4PM恒功率放电至电池模块或任一电池单体的放电截止电压,观察1 h,记录功率、时间、电 压、温度;
e)记录试验现象,包括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
£)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腌样品.
6.7.1.4 短路性能试验
6.7.1.4.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短路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调节短路试验装置与电池单体正极连接处中心位置到短路试验装置与电池单体负极连接处中 心位置之间的试验装置电阻至[0.8,记录试验装置电阻.
b)将按照6.2.4.1.1完成了初始化充电的电池单体与短路试验装置连接。
c)按照622」将短路试验装置的电压和温度数据采样线与电池单体连接。
d)测量电池单体正极极柱中心点到短路试验装置与电池单体正极连接处中心位置之间的正极接 触电阻,调整短路试验装置与电池单体正极的连接状态至正极接触电阻小于或等于0.1 md记 录正极接触电阻。
e)测量电池单体负极板柱中心点到短路试骏装置与电池单体负极连接处中心位置之间的负极接 触电阻,调整短路试验装置与电池单体负极的连接状态至负极接触电阻小于或等于0.1 mQ,记 录负极接触电阻。
£)按照公式(12)计算外部线路电阻:
R*=Rt+j+R. ( 12 )
式中:
R」一~•外部线路电阻; 凡——试验装置电阻; Rp 正极接触电阻; R.——负极接触电阻。
g)招动短路试验装置,在电池单体正极和负极之间形成电流回路,保持10 min,断开电流回 路,观察1 h,记录电流、时间、电压、温度.
h)记录试验现象,包括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外壳破裂及破裂位置。 i)断开试验样品和短路试验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j) 重复步骤a)〜i)至所有试验样品完成试验。
6.7.1.4.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短路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调节短路试验装置与电池模块正极连接处中心位置到短路试验装置与电池模块负极连接处中 心位置之间的试验装置电阻至[0.8」.0]m0,记录试验装置电阻;
b)将按照6.241.2完成了初始化充电的电池模块与短路试验装置连接;
c)按照6.2.2.2将短路试验装置的电压和温度数据采样线与电池模块连接;
d)测量电池模块正极汇流排中心点到短路试验装置与电池模块正极连接处中心位置之间的正极 接触电阻,调整短路试验装置与电池模块正极的连接状态至正极接触电阻小于或等于 0.1 ma,记录正极接触电阻;
e)测量电池模块负极汇流排中心点到短路试验装置与电池模块负极连接处中心位置之间的负极 接触电阻,调整短路试验装置与电池模块负极的连接状态至负极接触电阻小于或等于 0.1 m(l,记录负极接触电阻;
f)按照公式(12)计算外部线路电阻,
g)启动短路试验装置,在电池模块正极和负极之间形成电流回路,保持10 min,断开电流回 路,观察1 h,记录电流、时间、电压、温度;
h)记录试验现象,包括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
D 断开试验样品和短路试验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更换试验样品,
j) 调节短路试验装置与电池模块正极连接处中心位置到短路试验装置与电池模块负极连接处中 心位置之间的试验装置电阻至[27,0,32.81mQ记录试验装置电阻;
k)重复步骤
1)启动短路试验装置,在电池模块正极和负极之间形成电流回路,保持30 min,断开电流回 路,观察1 h,记录电流、时间、电压、温度;
m)记录试验现象,包括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
n)断开试验样品和短路试验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6.7.1.5 绝缘性能试物
6.7.1.5.1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绝缘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将按照6.2.4.1.2完成了初始化充电的电池模块的正极、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与绝缘耐压试验 装置连接,关闭电池模块的绝缘电阻监测功能;
b)按表16施加试验电压,持续1 min,记录王极与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绝缘电阻、试验电压,断 开绝缘耐压试验装置与电池模块的连接;
c)将电池模块的负极、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与绝缘耐压试验装置连接;
d)按表16施加试验电压,持续1 mm,记录负极与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绝缘电阻、试验电压.断 开绝缘耐压试髓装置与电池模块的连接,取出试验样品;
e)分别计算正负极与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绝缘电阻和电池模块标称电压的比值.
表16绝缘电阻性能试验电压
试验样品充电截止电压(U)
V 试验电压
V
UV500 500
500&UV1 000 1 000
gi ooo 2 500
6.7.1.5.2 电池簇
电池镣绝缘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将按照6.2.4J.3完成了初始化充电的电池簇的正极、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与绝缘耐压试验装 置连接,关闭电池簇的绝缘电阻监测功能;
b)按表16施加试验电压,持续1 min,记录正极与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绝^电阻、试验电压,断 开绝獴耐压试验装置与电池簇的连接;
c)将电池簇的负极、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与绝缘耐压试验装置连接;
d)按表16施加试验电压,持续1 mm,记录负极与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绝缘电阻、试验电压,断 开绝缘耐压试验装置与电池簇的连接,取出试验样品;
e)分别计算正负极与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绝缘电阻和电池簇标称电压的比值。
6.7.1.6 耐压性能试验
6.7.1.6.1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耐压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将按照6.2.4.1.2完成了初始化充电的电池模块的正极、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与绝缘耐压试驶 装置连接;
b)按表17施加直流试验电压,以小于或等于50%试验电压开始,10 s之内增加至试验电压并保 持60 s,记录试验电压、漏电流,记录试验现象,包括击穿、闪络,断开绝域耐压试验装置与电池 模块的连接;
c)将电池模块的负极、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与维缘耐压试验装置连接;
d)按表17施加直流试验电压,以小于或等于50%试验电压开始,1。s之内增加至试验电压并保 持60 s,记录试验电压、漏电流,记录试验现象,包括击穿、闪络,断开绝缘耐压试髓装置与电池 模块的连接;
e)将电池模块的正极、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与绝缘耐压试验装置连接:
f) 按表17施加频率为45 Hz〜62 Hz的正弦交流试验电压,保持60 s,记录试验电压,记录试验 现象,包括击穿、闪络,断开绝缘耐压试验装置与电池模块的连接;
g)将电池模块的负极、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与绝缘耐压试验装置连接;
h)按表17施加频率为45 Hz〜62 Hz的正弦交流试验电压,保持60 s,记录试验电压,记录试验 现象,包括击穿、闪络,断开绝缘耐压试验装置与电池模块的连接。
表17 耐压性能试验电压
试验样品充电截止电压(U)
V 直流试验电压
V 交流试验电压
V
U&60 1 530 1 080
60<U<300 2 010 1 420
3OOVU&69O 2 800 1 970
690VU4800 3 000 2 120
800VU&1 000 3 390 2 400
1 000VU41 500 4 380 3 100
17>1 500 5 370 3 800
6.7.1.6.2 电池簇
电池簇耐压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将按照6.2.4.1.3完成了初始化充电的电池簇的正极、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与绝缘耐压试验装 置连接;
b)按表17施加直流试验电压,以小于或等于50%试验电压开始,1。s之内增加至试验电压并保 持60 s,记录试验电压、漏电流,记录试验现象,包括击穿、闪络,断开绝缘耐压试验装置与电池 簇的连接;
c)将电池簇的负极、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与绝锻耐压试验装置连接’
d)按表17施加直流试验电压,以小于或等于50%试验电压开始,10 $之内增加至试验电压并保
持60 s,记录试验电压、漏电流,记录试验现象,包括击穿、闪络,断开绝缘耐压试验装置与电池 簇的连接,
e)将电池簇的正极、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与绝缘耐压试验装置连接;
f)按表17施加频率为45 Hz〜62 Hz的正弦交流试验电压,保持60 s,记录试验电压,记录试验 现象,包括击穿、闪络,断开绝缘耐压试验装置与电池簇的连接;
g)将电池簇的负极、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与绝缘耐压试验装置连接;
h)按表17施加频率为45 Hz〜62 的正弦交流试验电压,保持60 s,记录试照电压,记录试验
现象,包括击穿、闪络,断开绝缘耐压试验装置与电池簇的连接。
6.7.2 机械安全性能试骐
6.7.2.1 挤压性能试相
6.7.2.1.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挤压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将按照6.2.4.1.1完成了初始化充电的电池单体放置于挤压试验装置的挤压台,面积最大的外 表面正对挤压头,连接电压和温度数据采样线;
b)按图2选取半径K为75 mm、长度L大于试验样品被挤压面尺寸的半圆柱体挤压头,将挤压 速度的初始值设置为5 mrn/s.
c)启动挤压试验装置,挤压力达到50 kN时保持该挤压力10 min,停止挤压,观察1 h,记录电 压、温度、挤压力;
d)记录试验现象,包括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外壳破裂及破裂位置;
e)将挤压试验装置的挤压头复位,拆除数据采样线,取田试疆样品;
f)重复步骤a)〜e>至所有试验样品完成试验.
a)挤压头示意图
b)电池单体挤压示意图
图2挤压头和电池单体挤压示意图
6.7.2.1.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挤压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G将按照6.241.2完成了初始化充电的电池模块以重心最低的摆放方式置于挤压试验装置的 挤压台,面积较大的外表面正对挤压头,连接电压和温度数据采样线;
b)按图3选取半径R为75 mm、长度L大于试验样品被挤压面尺寸的半圆柱体挤压头,将挤压 速度的初始值设置为5 mm/s;
c)启动挤压试验装置,挤压力达到50 kN时保持该挤压力10 min,停止挤压,观察1 h,记录电 压、温度、挤压力;
d)记录试验现象,包括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
e)将挤压试验装置的挤压头复位,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挤压头示意图
b>电池模块挤压示意国
图3挤压头和电池横块挤压示意图
6.7.2.2 跌落性能试验
6.7.2.2.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跌落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将按照6.2.4.1.1完成了初始化充电的电池单体置于跌落试验装置的试验台;
b)将试验样品正极或负极朝下从1.5 m高度处自由趺落到水泥地面;
c)观察1 h.
d)记录试验现象,包括膨胀、漏液、置烟、起火、爆炸、外壳破裂及破裂位置;
e)重复步骤a)〜d)至所有试验样品完成试验。
6.7.2.2.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跌落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舞进行:
a)将按照6.2.4.1.2完成了初始化充电的电池模块置于跌落试验装置的试验台j
b)将试验样品正极或负极朝下从2.0 m高度处自由跌落到水泥地面;
c) 观察1 h;
d)记录试验现象,包括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
6.7,2.3振动性能试验
电池模块振动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将按照6.2.4.1.2完成了初始化充电的电池模块置于振动试验装置上并固定;
b)按表18设置随机振动波谱参数,在X、Y、Z轴三个方向分别进行随机振动,观察1 h,记录试 验现象,包括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
c) 取出试验样品,按照6.7.1.5.1和6.7.1.6.1依次进行绝缘性能试验和耐压性能试验.
表18随机振动波谱参数
加速度功率谱密度 频率
Hi 加速度功率谱需度 //Hz
50.003 1
60.000 72
120.000 72
160.003 6
250.003 6
表18随机振动波谱参数(续)
加速度功率谐密度 频率
Hz 加速度功率谱密度 g2/Hz
300.000 72
400.003 6
800.003 6
1000,000 36
2000.000 018
加速度均方根 0.51
振动时间 180 min
6.7.2.4液冷管路耐压性能试验
6.7.2.4.1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液冷管路耐压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将按照6.2.4.2.Z完成了初始化放电的电池模块液冷管路与气体增压试验装置连接;
b)向液冷管路增压至压强达到最大工作压强的1.2倍,稳压2 min后停止充气,记录气压值,韩 K 1 min再次记录气压值,按照两次记录值计算气压降,记录试验现象,包括管路破裂;
c)恢复至正常大气压•断开与气体增压试验装置的连接。
6.7.2.4.2 电池簇
电池簇液冷管路耐压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骡进行:
a)将按照62423完成了初始化放电的电池簇液冷管路与气体增压试验装置连接;
b)向液冷管路增压至压强达到最大工作压强的1.2倍,稳压2 min后停止充气,记录气压值,静 置1 min再次记录气压值.按照两次记录值计算气压降.记录试验现象,包括管路破裂;
c)恢复至正常大气压,断开与气体增压试验装置的连接。
6.7.3环境安全性能试验
6.7.3.1 盐雾性能试验
电池模块盐雾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将按照6.2.4.1.2完成了初始化充电的电池模块置于盐雾试验装置内;
b)以化学纯或分析纯的氯化钠、蒸溜水或去离子水配置质量浓度为(5±1) %的氯化钠溶液,并注 人试验装置的水箱内;
c)设置试验温度为35 ‘C ,试验装置内温度达到(35士2)(时启动喷穿程序.喷雾时间达到2 h时 停止喷雾;
d)设置试验温度为40 (、相对湿度为93%,试验装置内温度达到(40 士 2〉9、相对湿度达到 (93士3)%时启动贮存程序,贮存时间达到22 h时停止贮存;
e)重复步骤c〉〜d)至喷雾-贮存循环次数达到4次;
I)设置试验温度为23 9、相对湿度为50%,试验装置内温度达到(23 士 2)匕、相对湿度达到 (50士3) %时启动贮存程序,贮存时间达到3 d时停止贮存;
g)重复步骤c)〜f)至喷雾-贮存-贮存循环次数达到4次;
h)观察IM
D 记录试验现象,包括外壳破裂、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
j)取出试验样品,30 min内按照6.7.1.5.1和6.7.161依次进行绝缘性能试验和耐压性能试验。
6.73.2交变湿热性能试验
电池模块交变湿热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将按照6.2.4.1.2完成了初始化充电的电池模块置于环境模拟装置内;
b)设置试验温度为50t、相对湿度为95%、升温速率为12.5 C/h,温度达到(5Q±2)t、相对湿 度达到(95士3)%时保持当前温湿度,静置6 hj
c)设置试验温度为25匕、相对湿度为95%、降温速率为12.5 七/h,温度达到(25士2)心、相对湿 度达到《95±3)%时保持当前温湿度,静置6 h;
d)重复步骤b)〜c)至交变循环次数达到6次;
e)设置试验温度为25匕、相对湿度为70%,温度达到(25士2)=、相对湿度达到(70士3)%时保 持当前温湿度;
D 观察lh;
g)记录试验现象,包括外壳破裂、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
h)取出试验样品,30 min内按照6.7.1.5.1和6.7.1.6.1依次进行绝缘性能试验和耐压性能试验。
6333高海拔绝缘性能试验
6.7.3.3.1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高海拔绝缘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将按照6.2.4.1.2完成了初始化充电的电池模块置于低气压试验装置内;
b)将电池模块的正极、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与绝缘耐压试验装置连接,关闭电池模块的绝缘电阻 监测功能;
c)依据试验样品最大应用海拔高度,按照表15设置试验气压值,在(25±2)*C下,静置6 h;
d)按表16施加试验电压,持续1 min,记录正极与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绝缘电阻、试验电压,断 开绝缘耐压试舱装置与电池模块的连接;
e)将电池模块的负极、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与绝獴耐压试验装置连接;
D 按表16施加试验电压,持续1 mm,记录负极与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绝缘电阻、试验电压,断 开绝缘耐压试验装置与电池模块的连接,恢复至正常大气压,取出试验样品;
g)分别计算正负极与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绝缘电阻和电池模块标称电压的比值.
6.7.3,3.2电池簇
电池簇高海拔绝缘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依据试验样品最大应用海拔高度,将按照624.1.3完成了初始化充电的电池簇置于相应低气 压试验环境;
b)将电池簇的正极、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与绝缘耐压试验装置连接,美团电池簇的绝缘电阻监测 功能;
c)按表16施加试验电压,持续1 min,记录正极与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绝缘电阻、试验电压,断 开绝獴耐压试验装置与电池簇的连接】
d)将电池簇的负极、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与绝缘耐压试验装置连接;
e)按表16施加试验电压,持续1 min.记录负极与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绝缘电阻、试验电压.断 开绝缘耐压试验装置与电池簇的连接,取出试验样品;
f) 分别计算正负极与外部裸露可导曲部分绝瀛电阻和电池族标称电压的比值.
6.7.3.4高海拔耐压性能试验
6.7.3.4.1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高海拔耐压性能试验按照卜列步骤进行:
a)将按照6.2.41.2完成了初始化充电的电池模块置于低气压试验装置内;
b)将电池模块的正极、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与绝缘耐压试验装置连接;
c)依据试脸样品最大应用海拔高度,按照表15设置试验气压值,在(25±2)£下,静置6 h;
d)按表17施加直流试验电压,以小于或等于50%试验电压开始」O s之内增加至试隐电压并保 持80 s,记录试聆电压、漏电流,圮录试验现象,包括击穿、闪络,断开绝缘耐压试验装置与电池 模块的连接;
e)将电池模块的负极、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与绝缘耐压试验装置连接;
f)按表17施加宜流试验电压,以小于或等50%试验电压开始,10 s之内增加至试验电压并保 持60 s,记录试验电压、漏电流,记录试脸现象,包括击穿、闪络•断开绝缘耐压试验装置与电池 模块的连接;
g)将电池模块的正极、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与绝缘耐压试验装置连接;
h)按表17施加频率为45 Hz〜62 Hz的正弦交流试验电压,保持60 s,记录试验电压,记录试脸 现象,包括击穿、闪络,断开绝缘耐压试验装置与电池模块的连接;
0 将也池模块的负极、外部裸落可导电部分与绝缘;耐压试脸装置连接;
j) 按表”施加频率为45 Hz〜62 Hz的正弦交流试腌电压,保持60 s,记录试验电压.记录试验 现象,包括击穿、闪络•断开绝缘耐压试验装置与电池模块的连接;
k)恢复至正常大气压,取出试验样品.
6.7.3.4.2 电池簇
电池簇高海拔耐压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依据试验样品最大应用海拔高度,将按照6.2.4.L3完成了初始化充电的电池簇置于相应低气 压试舱环境;
b)将电池簇的正极、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与绝缭耐压试验装置连接;
c)按表17施加直流试验电压,以小于或等于50%试验电压开始,10 s之内增加至试验电压并保 持60 s,记录试脸电压、漏电流,记录试验现象.包括击穿、闪络,断开绝缘耐压试验装置与电池 簇的连接;
d)将电池簇的负极、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与绝缘耐压试验装置连接;
e)按表17施加直流试验电压,以小于或等于50%试验电压开始,10 s之内增加至试验电压并保 持60 s,记录试验电压、漏电流,记录试验现象,包括击穿、闪络,断开绝缘耐压试验装置与电池 簇的连接:
D 将电池簇的正极、外部裸露叶导也部分与绝缘耐压试验装置连接;
g)按表17施加频率为45 Hz〜G2 Hw的正弦交流成盟电压,保持GO ”.记录试验电压,记录试验 现象,包括击穿、闪络•断开绝缘耐压试验装置与电池簇的连接:
h)将电池簇的负极、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与绝缘耐压试舱装置连接;
i) 按表17施加频率为45 Hz〜62 Hz的正弦交施试验电压,保持60 s.记录试验电压.记录试验 现象,包括击穿、闪络,断开绝缘耐压试脸装置与电池簇的连接.
6.7.4热安全性能试验
6.7.4.1 绝热温升特性试验
电池单体绝热温升特性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将按照6.241.1完成了初始化充电的试验样品置于绝热模拟装置内,连接温度数据采样续;
b)设置绝热模拟装置试验起始温度为40号、试验温升步长为5寸、试舱终止温度为13。七、温度 数据采样周期为0.01 min;
c)加热试验样品至表面温度达到40匕时保持当前温度,静置5 h,记录时间、温度;
d)继续加热试验样品至表面温度达到45匕时保持当前温度,静置1 h,记录时间、温度,
e)控制试验装置恒定当前温度20 min,记录时间、温度,计算温升速率;
f)以5 2为步长逐次递增试验样品表面温度至130匕,重复步骤d)〜e);
g)停止加热,待试验样品表面温度恢复至室温,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h)记录苴验现象,包括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外壳破裂及破裂位置,
i)重复步骤a)〜h)至所有试验样品完成试验。
6.7.4.2 型失控性能试验
6.7,421初始热失控性能试骆
电池单体初始热失控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将按照6.2.4.1.1完成了初始化充电的试验样品置于热失控试验装置中手
b)按表19的要求选取加热部件和温度传感器并布置于试验样品表面,设置温度采样周期为 1 s,设定连续监测到三个温升速率值均之/s或起火或爆炸为发生热失控的判定条件,
c)连接试验样品与充放电装置及其电压数据采样线;
d)以恒流充电,启动加热,记录时间、电压、电流、温度、温升速率,记录试跪现象,包 括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外壳破裂及破裂位置;
e)触发发生热失控的判定条件或温度达到300七或试验时间达到4 h时,停止充电和加热,观察 1 h,记录时间、电压、温度、温升速率,记录试验现象,包括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外壳破 裂及破裂位置小
D 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加热部件和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g)记录发生热失控时的温度为热失控温度;
h)重复步骤a)〜g)至所有试验样品完成试监。
表19热失控性能试腕加热及采样要求
试验样品额定放电能量(EQ W – h 加熟部件功率 W 加热部件形状及布置位置 温度传感器规格及布置位置
棱柱形或软包 试验样品圆柱形试验 样品棱柱形或软包 试验样品圆柱形试验 样品
EE50 250 片状,布置于试 验样品面积较 大的平面,尺寸 不大于被加蒸 面尺寸 线状,布置于 试验样品侧 面,覆盖高度 不大于被加热 面高度 感温头直径4
1 mm,布置于被 加热面对侧中 心位置 感温头直径4
1 mm,布置于 试验样品底部
或顶部中心 位置
6.7.4.2.2循环后热失控性能试验
将按照6.6.2.1完成了循环性能试验的电池单体按照6.7.421进行热失控性能试验。
67.4.3热失控扩散性能试验
电池模块热失控扩散性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将按照6.2.4.1.2完成了初始化充电的试验样品置于热失控试验装置中;
b)以电池模块中心位置的电池单体或鼓小并联单元为热失控触发对象,将其正负极与充放电装 置及其电压数据采样线连接,并保持热失控触发对象与相邻电池的电气连接]
c)将温度传感器布置于触发对象所有电池单体的表面与正负极柱等距且离正负极柱最近的位 置,设置温度采样周期为1 s,设定连续监测到三个温升速率值均?3 t/s或起火或爆炸为发 生热失控的判定条件*
d)以与触发对象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为热失控监测对象,将温度传感器布置于紧邻触发对象的 监测对象表面的对恻中心位置或监测对象正负极柱所在表面且与正负极柱等距的位置;
e)以触发对象的额定功率与其标称电压的比值作为电流值对触发对象进行恒流充电,记录触发 对象的时间、电压、电流、温度、温升速率,记录监测对象的时间、电压、温度、温升速率,记录电 池模块的试验现象,包括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
0 当触发对象所有电池单体达到发生热失控的判定条件或温度达到3002或试验时间达到4 h 或监测对象达到发生熬失控的判定条件时,停止充电,观察1 h,记录时间、电压、温度、温升速 率,记录电池模块的试验现象,包括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
g)按照6.7.1.5.1进行绝缘性能试验;
h)断开试验样品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拆除数据采样线,取出试验样品;
i)以发生热失控的判定条件判定监测对象是否发生热失控。
6.7.5报警和保护功能试验
电池簇报警和保护功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依次调整电池簇管理系统中电池单体、电池模块与电池簇的充放电电压一级、二级、三级报警 设定值,逐一触发电压报警,记录报警信息及对应动作,电池管理系统勃作后恢复正常设置;
b)依次调整电池簇管理系统中充放电电流一级、二级、三级报警设定值,逐一触发电流报警,记录 报警信息及对应动作,电池管理系统动作后恢复正常设置!
c)依次调整电池簇管理系统中电池簇充放电电池模块电压极差一级、二级、三级报警设定值,逐 一触发电池模块电压极差报警,记录报警信息及对应动作,电池管理系统动作后恢复正常 设置;
d)依次调整电池簇管理系统中电池簇充放电电池单体电压极差一级、二级、三级报警设定值,逐 一触发电池单体电压极差报警,记录报警信息及对应动作,电池管理系统动作后恢复正常 设置;
e) 依次调整电池簇管理系统中电池单体高低温一级、二鳗、三级报警潟度设定值,逐一触发电池 单体高低温报警,记录报警信息及对应动作,电池管理系统动作后帙复正常设置;
f)依次调整电池簇管理系统中电池簇充放电电池单体温度极差一级、二级、三级报警设定值,逐 一触发电池单体温度极差报警,记录报警信息及对应动作,电池管理系统动作后恢复正常 设置;
g)依次调整电池簇管理系统中一级、三级报警绝缘电阻设定值,逐一触发绝缘电阻报警,记录报 警信息及对应动作,电池管理系统动作后恢复正常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