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42296-2022英文版翻译 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安全技术要求

ChinaAutoRegs|GB 42296-2022英文版翻译《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安全技术要求》
Safet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ic Bicycle

CONTENTS
Foreword
1 Scope
2 Normative References
3 Terms and Definitions
4 Classification by 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ic Shock
5 Requirements
6 Test Methods
7 Marking, Warnings and Instructions
8 Implementation of this Standard
Annex A (Informative) Flow Chart for Emission Testing in the Frequency Range from 30 MHz to 1,000 MHz
Annex B (Informative) Example of Clearance and Creepage Distance Testing for Charger
Annex C (Informative) Circuit for Testing Charger
Annex D (Informative) Immunity Test Methods
Bibliography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的防触电保护类别、安全性、标志、警示语和说明书技术要求,描 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符合GB 17761规定的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
本文件不适用于电动自行车的车载充电器、充/换电柜、充电桩、快速充电站等充电设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 1002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
GB/T 2099.1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 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 2423.3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 2423.10—2019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振动(正弦) GB/T 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4343.1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兼容要求 第1部分:发射 GB 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4943.1-2022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 第1部分:安全要求 GB/T 5013.1额定电压450/750 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 5169.11—2017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GWEPT)
GB/T 5169.16—2017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焰试验方法
GB/T 5169.21—2017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GB/T 16935.1-2008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
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 成
第16部分:试验火焰50 W水平与垂直火
第21部分:非正常热 球压试验方法
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
GB 17625.1-2012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416 A)
GB 17761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CISPR 16-2-3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2-3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 度测量方法 辐射骚扰测量(Specification for radio disturbance and immunity meas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Part 2-3 : Methods of measurement of disturbances and immunity-Radiated disturb¬ance measurements)
3术语和定义
GB 4706.1-200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注:除另行说明或规定外,本文件中的术语“电压”和“电流”都是指有效值(r.m.s)・
3.1
涓流充电 trickle charge
使蓄电池保持在近似完全充电状态的连续小电流[不大于O.O3C]进行充电。
3.2
额定输入电压 rated input voltage
由制造商为充电器规定的输入电压。
3.3
额定输入电流 rated input current
由制造商给充电器规定的额定输入电流
注:一般把充电器高效充电区结束前的输入电流,规定为额定输入电流。
3.4
额定输出电压 rated output voltage
由制造商给充电器规定的直流输出电压。
3.5
最高输出电压 max output voltage
由制造商给充电器规定的最高输出电压。
3.6
额定输出电流 rated output current
由制造商给充电器规定的额定直流输出电流。
注:一般把充电器高效充电区结束前的输出电流,规定为额定输出电流.
3.7
电源软线 supply cord
固定到充电器上,用于给充电器提供交流电的软线。
3.8
输出软线 output cord
固定在充电器上,用于充电器输出直流电的软线.
3.9
热失控 thermal runaway
充电时出现的一种临界状态,由蓄电池组热量产生的速率超过其散热能力导致温度连续升高,进而 使蓄电池组破坏。
注:在锂离子蓄电池组中,热失控可能引起锂熔化。
3.10
高效充电区 high efficient charging range
蓄电池组在规定的单体蓄电池的充电电压值以下进行充电的区域。通常以一个恒定的直流电流值 对蓄电池组进行充电.
注:在温度为25 C的环境中,铅酸单体蓄电池的充电电压在2.40 V以下,三元锂离子单体蓄电池和恬酸锂离子单 体蓄电池的充电电压在4.10 V以下,磷酸铁锂离子单体蓄电池的充电电压在3.34 V以下时的充电区间.
[来源:GB/T 36944—2018,3.11]
3.11
高压充电区 high voltage charging range
蓄电池在规定的单体蓄电池的充电电压值及以上进行充电的区域。通常以一个恒定的直流电压值 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注:在温度为25 1c的环境中,铅酸单体蓄电池的充电电压在2.40 V及以上,锂离子单体蓄电池、三元锂离子单体蓄 电池和铉酸锂离子单体蓄电池在4.10 V及以上,磷酸铁锂离子单体蓄电池在3.34 V及以上时的充电区间.
[来源:GB/T 36944—2018,3.12]
3.12
额定容・ rated capacity
在规定的条件下,蓄电池完全充电状态所能提供的由制造厂标明的安时电量。
注:额定容ft用“C”表示.
3.13
正常工作 normal operation
当充电器连接到电源时,其按正常使用进行工作的状态.
注:包含高效充电、高压充电、涓流充电等状态,以及说明书明示的最大充电电流、电压状态.
4防触电保护类别
4.1 I类充电器
电击防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且包括一个附加安全措施的充电器.该充电器防护措施是将易触及 的带电部件连接到设施固定部件中的接地保护导体上,以使得基本绝缘失效,易触及的带电部件不会带 电。该类充电器有一个保护接地。
注:此防护措施包含电源线中的保护性导线.I类充电器中可能包含n类结构.
示例:输入端为单相两极带接地插头的充电器.
4.2 II类充电器
电击防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提供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等附加安全措施的充电器.该类充电 器没有保护接地.
示例:输入端为单相两极插头的充电器.
5要求
5.1 机械安全及结构
5.1.1 外壳冲击
按6.1.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后,充电器应符合GB 4706.1-2005中21.1的规定.
5.1.2 跌落
按6.1.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后,充电器应符合GB 4706.1—2005中8.1,15.1.1,16.3和第29章的 规定.
5.1.3 振动
按6.1.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后,充电器应符合以下要求:
a)各相关部件无变形脱落;
b)符合5.2.2的规定;
c)能正常工作。
5.1.4 结构
5.1.4.1 充电器的结构应符合以下要求:
a)消除在正常使用或用户维护期间对用户造成危险的粗糙或锐利的梭边;
b)通过一个隔离装置(变压器等)给输出电路供电;
c)木材、棉花、丝、普通纸以及类似的纤维或吸湿性材料,除非经过浸渍,否则不应作为绝缘材料 使用.
5.1.4.2 保护阻抗应至少由两个单独的元件构成,这些元件的阻抗在器具的寿命期间内不能有明显的 改变.如果这些元件中的任何一个出现短路或开路,则不应超过GB 4706.1-2005中8.1.4规定的值.
注;符合GB 4943.1—2022中5.5.6的电阻器和符合GB/T 6346.14—2015的Y级电容器认为是足够稳定的阻抗 元件.
5.1.4.3 通过一个插头来与电源连接的器具,其结构应能使其在正常使用中当触碰该插头的插脚时,不 会因有充过电的电容器而引起电击危险。
注:额定电容量不大于0.1 “F的电容器,不认为会引起电击危险.
5.1.5 内部布线
充电器内部布线应符合以下要求.
a)当套管作为内部布线的附加绝缘来使用时,采用可靠的方式保持在位.
b)布线通路光滑,且无锐利棱边.
c)布线的保护使它们不与能引起绝缘损坏的毛剌、冷却翅片或类似的物件接触。有绝缘导线穿 过的金属孔洞,有平整、圆滑的表面或带有绝缘套管。
d)黄/绿组合双色标识的导线,只用作接地导线.
5.2 电气安全
5.2.1 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
按6.2.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后,其值应不大于以下限值:
a)对I类充电器:0.75 mA;
b)对U类充电器和D类结构:0.25 mA。
5.2.2 电气强度
按6.2.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充电器不应出现击穿现象.
5.2.3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
5.2.3.1 电气间隙
按6.2.3.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充电器应符合GB 4706.1—2005中29.1的规定.
对在海拔高于2 000 m的区域使用的充电器,其最小电气间隙应根据GB/T 16935.1—2008中表 A.2规定的相关系数进行增加.
5.2.3.2 爬电距离
按6.2.3.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充电器应符合GB 4706.1—2005中29.2的规定.
对于工作电压>50 V且4630 V,如果GB 4706.1—2005中29.2的表17、表18中没有列出电压 值,爬电距离的值可通过插值法得到.
如果插值法得到的爬电距离小于相应的电气间隙值,则应采用该电气间隙值作为爬电距离的数值.
5.2.3.3 固体绝缘
按6.2.3.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充电器应符合GB 4706.1—2005中29.3的规定.
5.2.4 防触电保护
按6.2.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充电器的结构和外壳应使其对意外触及带电部件有足够的防护.
5.2.5 非正常工作
5.2.5.1 错接
按6.2.5.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充电器应无电流输出,不发生电击、火灾和机械危险.正确连接后 充电器应正常工作。
5.2.5.2 短路
按6.2.5.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充电器应无任何故障出现,不发生电击、火灾和机械危险.
5.2.5.3 风扇堵转
装有风扇的充电器按6.2.5.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5.2.2的规定.
5.2.5.4 元件失效
按6.2.5.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充电器电路中任何一个元件短路或开路(满足基本绝缘、附加绝 缘、加强绝缘的元件除外)不应出现如下现象:
a)电击、火灾、机械危险;
b)锂离子电池充电器产生高于额定最高输出电压15%的输出电压,铅酸蓄电池充电器产生高于 额定最高输出电压20%的输出电压,
c)产生持续时间大于1.0 s,且输出电流有效值高于额定电流200%的电流。
经上述试验后,充电器冷却到室温,应符合5.2.2要求.
5.2.6 熔断器
5.2.6.1 充电器的输入端应加装独立的熔断器;其输出端在线路板上,与输出导线之间也应加装独立的 熔断器。
5.2.6.2 充电器的输出端熔断器的标称电流规格不应大于标称额定输出电流的三倍.
5.2.6.3 熔断器的规格应标在熔断器的邻近处或在说明书中提供一个明确的、包含有关说明的对照 表,熔断器的规格、参数(例如F1,F2等)应符合产品说明书或其他明示的规定.
5.2.7 充电参数
5.2.7.1 输入电流
按6.2.7.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充电器的实际最大输入电流与额定输入电流的偏差,不应超过
表1中给出的相应偏差值.
注:仅考核正偏差值,不考核负偏差值.
表1输入电流偏差
充电器额定输入电流 A 偏差 %
5.2.7.2 输出电流
按6.2.7.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充电器的实际最大输出电流与额定输出电流的偏差不应超过 士10%.
5.2.7.3 电源适应性
按6.2.7.3规定的方法进行电源适应性测试,充电器的实际最大输出电流与额定输出电流的偏差不 应超过士 10%.
5.2.8 电源软线及检出线
5.2.8.1 充电器的电源软线及输出软线应采用铜线,且其规格应符合GB 4706.1-2005中25.7的要 求。低温环境下使用的电池充电器,其电源软线的规格不应低于普通氯丁橡胶护套软线为 GB/T 5013.1中的普通氯丁或其他相当的合成弹性体橡套软线(6O245IEC57).其横截面积不应小于表 2中的标称值.
注:输出软线中的互联软线的横截面积不适用本条款.互联软线是指充电器输出软线中,用于充电器与被充电电 池组进行通信(信号)连接,提供通信协议传输的软线。
表2导线的最小横截面积
导线的额定电流
A 标称横截面积 mm2
5.2.8.2 电源软线及输出线不应与器具的尖点或锐边接触。
5.2.8.3 I类充电器的电源软线应有一根黄/绿芯线,连接在器具的接地端子和插头的接地触点之间.
5.2.8.4 电源软线及输出线的导线在承受接触压力之处,不应通过铅-锡焊将其合股加固,除非夹紧装 置的结构使其不因焊剂的冷流变而存在不良接触的危险.
5.2.8.5 在将软线模压到外壳的局部时,该电源软线及输出线的绝缘不应被损坏。
5.2.8.6 电源软线及输出线应有软线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应使导线在接线端处免受拉力和扭矩,拉力 和扭矩符合表3的要求,并保护导线的绝缘免受磨损.
表3电源软线及输出线拉力和扭矩
5.2.8.7 只能借助于工具,才能触及到电源软线固定装置,或者其结构只能借助于工具才能把软线装 配上.
5.2.8.8 充电器的结构应使电源软线及输出线在进入充电器处,有足够的防止过度弯曲的保护.
5.2.9 接地措施
按6.2.9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I类充电器应符合GB 4706.1-2005中第27章的规定.
5.3 环境适应性
5.3.1 低温
按6.3.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后,充电器应工作正常。
5.3.2 高温
按6.3.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后,充电器应工作正常.
5.3.3 恒定湿热
按6.3.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后,电气强度应符合5.2.2的规定.
5.3.4 防异物侵入
按6.3.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探针不应触及带电部件。
5.3.5 防水
按6.3.5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后,充电器应工作正常,电气强度应符合5.2.2的规定.
5.4 发热与热失控
5.4.1 温升
按6.4.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充电器表面、电源软线及输出线的温升应符合下述规定:
a)对金属材料430 K,
b)对非金属材料W50 K.
5.4.2 超温保护
按6.4.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充电器应在15 min内切断输出电流。
5.4.3 过充切断
按6.4.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充电器对电池在高效充电区充电时,当电池充入电量不超过1.20 C
(额定容量)时,充电器应自动转入下一个充电阶段(状态),或者切断输出电流。
5.4.4 延时切断
按6.4.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在充电器对电池在高压充电区充电时,持续时间不应超过 180 min,充电器应自动转入下一个充电阶段(状态),或者切断输出电流.
当充电器进入涓流充电阶段,持续时间不超过180 min,应自动切断输出电流。
注:锂离子电池充电器及其他无涓流充电阶段设计的充电器,不考核涓流充电阶段切断功能.
5.5 输出接口安全性
5.5.1 充电器的输出接口(标称电压48 V及以下)不应与符合GB/T 2099.1及GB/T 1002规定的输入 接口互插.
5.5.2 不同电池种类充电器的插头插座系统不能互插.充电器对不适配的蓄电池组系统充电时,应无 输出.
示例:铅酸蓄电池组充电器和锂离子电池组充电器这两个种类的充电器的输出接口.
5.5.3 充电器的直流输出端正负极的两个金属导电部分,不能同时被触及。
5.5.4 充电器空载输出电压有效值,不应高于42.4 V.
5.5.5 充电器与被充电电池组(系统)应有互认协同协议。锂离子蓄电池组充电器或其他蓄电池组充 电器应先与被充电电池组(系统)互认协同,确认蓄电池组的技术参数,再开始充电.
示例1:锂离子蓄电池组技术参数包含电池种类、电压、串数、电池容量等.
示例2:钠离子蓄电池组技术参数包含电池种类、电压、串数、电池容髭等.
5.5.6 铅酸蓄电池组充电器输出接口电源端的正极、负极设置应符合图1、图2的规定.锂离子蓄电池 组充电器或其他蓄电池组充电器输出接口电源端的正极、负极设置应符合图3、图4的规定.
5.5.7 铅酸蓄电池组充电器,输出接口应设计为插头,插头形式如图1所示,对应的插座形式如图2 所示。
5.5.8 锂离子蓄电池组充电器或其他蓄电池组充电器,输出接口应设计为插头,插头形式如图3所 示,对应的插座形式如图4所示.
单位为毫米
示例:铅酸蓄电池充电器输出插头三维图.
图1铅酸蓄电池充电器输出插头形式
示例:铅酸蓄电池充电器输出插头对应的插座三维图.
示例:锂离子蓄电池充电器或其他蓄电池组充电器输出插头三维图.
图3锂离子蓄电池充电器或其他蓄电池组充电器输出插头形式
示例:锂离子蓄电池充电器或其他蓄电池组充电器输出插头对应的插座三维图.
图4锂离子蓄电池充电器或其他蓄电池组充电器输出插头对应的插座形式
5.6 耐热及防火阻燃
5.6.1 耐热
按6.6.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充电器的外壳、支撑载流连接件的绝缘材料的压痕直径应不大于 2.0 mm.
5.6.2 灼热丝
5.6.2.1 充电器内部的支撑正常工作期间载流超过0.2 A的连接件的绝缘材料部件,以及距这些连接 处3 mm范围内的绝缘材料按6.6.2.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应通过850 C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 (GWEPT).
5.622充电器内部的支撑载流连接的绝缘材料部件,以及距这些连接处3 mm范围内的绝缘材料部 件按6.6.2.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应通过750 1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GWEPT).但是如果通过了上 述灼热丝试验,但在试验期间产生的火焰持续超过2 s,则该连接件上方20 mm直径、50 mm高的圆柱 范围内的部件,应按6.6.4.1进行附加针焰试验。但用符合针焰试验的隔离挡板屏蔽起来的部件不需进 行试验。符合下列情况可认为耐受针焰试验:
a)试样无火焰和灼热,并且规定的铺底层或包装绢纸没有起燃;
b)在移开针焰后,试验样品的火焰或灼热在30 s之内熄灭,并且规定的铺底层或包装绢纸没有 起燃.
5.6.3 垂直燃烧
5.6.3.1 充电器中的非金属材料按6.6.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样可在成品上制样.如无法从成品上 制样,可单独制样,该试样厚度不应大于相关部件.
5.6.3.2 充电器外壳材料应符合GB/T 5169.16—2017中V-0级的要求.
5.6.3.3 装塞在充电器外壳开孔中的元件的材料应符合GB/T 5169.16-2017中V-0级的要求。这些 元件应仅限于开关、指示灯(指示灯引柱除外),连接器和器具插座。
5.6.3.4 充电器风扇材料应符合GB/T 5169.16—2017中V-1级。
5.6.3.5 除非符合下列a)、b)、c)项的任一项规定,否则其他充电器内部元件材料应符合 GB/T 5169.16—2017 中 V-2 级:
a)充电器外壳仅开有供连接导线填满的开孔和供通风用的、宽度不超过1 mm,长度不限的 开孔;
b)小电气元器件,如果这些元件被安装在符合垂直燃烧等级GB/T 5169.16—2017中V-1级或 更优等级的材料上,例如集成电路,光电耦合器,体积不超过1 750 mm3的电容器;
c)除金属、玻璃和陶瓷外,每个零件的非金属材料质量不超过4 g的小机械零件.
5.6.3.6 充电器如采用濯胶工艺,所用胶体应符合GB/T 5169.16—2017中VP级.
5.6.4 针焰
5.6.4.1 充电器用印制板的基材应按6.6.4.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不进行于基材试样不厚于印 刷电路板的情况下,按GB/T 5169.16-2017类别为V-0的材料.
符合下列情况可认为耐受针焰试验:
a)试样无火焰和灼热,并且规定的铺底层或包装绢纸没有起燃;
b)在移开针焰后,试验样品的火焰或灼热在15 s之内熄灭,而且规定的铺底层或包装绢纸没有 起燃。
注:如充电器采用灌胶工艺且灌胶包裹住全部印制板,则印制板的基材不必进行此项试验.
5.6.4.2 如充电器外壳、装塞在充电器外壳开孔中的元件的材料不具备进行5.6.3试验的制样条件,则 上述材料应按6.6.4.2进行试验.评判要求为第一次施加试验火焰后,试验样品不得完全燃尽,任一次 施加试验火焰后,任何样品的燃烧持续时间不应超过15 s,且平均燃烧时间不得超过10 s,薄棉纸不起 燃,白松木板也不碳化。
5.7 发射
5.7.1 端子骚扰电压
按6.7.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充电器电源端子骚扰电压应符合表4规定的限值。
表4频率范围为150 kHz~30 MH2的电源端子骚扰电压限值
频率范圉 MHz 准峰值 dB(MV) 平均值 dB(MV)
0.15—0.50 (随频率的对数线性减小) 66 〜56 (随频率的对数线性减小) 59 〜46
0.50~5 56 46
5〜30 60 50
注3当使用带准物值检波器接收机测量时,如果符合用平均值检波器泅量的限值,则认为受试设备符合两种限 值,不必要用带平均值检波器接收机进行测贵.
注2;在过渡频率处采用较严格的限值.
5.7.2 30 MHz〜1 000 MHz频段内的发射
5.7.2.1 强扰功率
按6.7.3.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充电器骚扰功率应符合表5规定的限值.如按5.7.2.3中方法a) 对发射进行评估,需应用表6.
表5频率范围为30 MHz~300 MHz的骚扰功率限值
频率范围 准峰值 平均值
MHz dB(pW) dB(pW)
30 〜300 (随频率线性增大) (随频率线性增大)
45 〜5535 〜45
注:当使用带准峰值检波器接收机测量时,如果符合用平均值检波器测量的限值•则认为受试设备符合两种限
值,不必要用带平均值检波器接收机进行测量。
表6频率范围为30 MHz~300 MHz的骚扰功率测量裕量
频率范围 准峰值 平均值
MHz dB(pW) dB(PW)
200〜300 (随频率线性增大) (随频率线性增大)
0—10一
注,特定频率的测量结果小于相应限值减去对应的裕(在该频率上).
S.7.2.2辐射骚扰
按6.7.3.Z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充电器辐射骚扰应符合表7规定的限值.
表7 频率范围为30 MHz〜1 000 MHz的辐射骚扰限值
测量方法 执行标准 频率范围 MHz 限值 dBC^V/m) 准峰值 备注
开阔试验场 或半电波暗室. CISPR 16-2-3 30 〜230
230 — 1 000 30
37 测量距离10 m
300 — 1 00037
全电波暗室 CISPR 16-2-3 30 〜230
230—1 000 42 〜35b
42 测量距离3 m
注:在过渡频率处采用较严格的限值.
a可在较近的距离进行测量,最低至3 m。应使用20 dB/10倍距离的反比因子,将测量数据归一化到规定的距 离以确定其符合性.
b随频率的对数线性减小.
5.7.2.3 限值的应用
装有半导体装置的充电器,如果不包含任何高于9 kHz的时钟频率,则在30 MHz〜1 000 MHz的 频段内不规定限值.
按照方法a)或b)评估充电器的发射,参见附录A中图A.1,
a)在30 MHz~300 MHz的频段内,充电器应符合表5的限值;
如同时满足以下条件D和2),则认为充电器在300 MHz〜1 000 MHz频段内符合要求:
1)充电器的所有发射值应低于应用限值(按表5)减去相应裕量(按表6);
2)最大时钟频率应小于30 MHz.
如不满足条件D或2)的任一条,则应进行300 MHz〜1 000 MHz频段的辐射测量,采用表7 中该频段限值.在上述情况下,30 MHz-300 MHz频段应符合表5的限值.
b)充电器应符合表7的限值.
测试报告应注明采用的测量方法和限值。
5.7.3 谐波电流
按6.7.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充电器应符合GB 17625.1-2012中A类设备的规定。
6试验方法
6.1 机械安全及结构
6.1.1 外壳冲击
散热孔、通风窗的最薄弱点用0.5 J±0.05 J的冲击能量冲击三次;外壳其余的最薄弱点用L0 J士 0.05 J的冲击能量冲击三次.测试可选择多个测试点.
6.1.2 跌落
除去充电器外包装,不通电.将充电器放在离地高度1 m处,自由跌落在混凝土地面上.同一个 试样进行三次跌落试验,每次跌落试验充电器碰地的位置互不相同.
6.1.3 振动
按照GB/T 2423.10—2019中的规定.除去充电器外包装,不通电,将充电器固定在振动台上.按 表8调节振动台的加速度、频率、垂宜振动时间.试验结束后,按6.2.2规定的方法进行电气强度试 验,试验电压为规定的85%.
表8振动试验参数
加速度 m/sJ 频率
Hz 垂直振动时间 h
19.6 10(定频) 2
6.1.4 结构
按照GB 4706.1-2005中第22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1.5 内部布线
按照GB 4706.1-2005中第23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2 电气安全
6.2.1 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
充电器在正常工作温度下,加以1.06倍额定输入电压,让其在最大负载下进行充电工作.用泄漏 电流测试仪的一个测试棒与充电器输入电源的任一极连接,另一个测试棒与充电器连接金属箔的易触 及部件连接,测量充电器的泄漏电流。
6.2.2 电气强度
使用耐电压测试仪在充电器的带电部件和易触及部件(非金属部件用金属箝覆盖)之间进行电气强 度测试。测试电压值如下:
a) 基本绝缘J 250 V;
b)附加绝缘:1 750 Vi
c)加强绝缘:3 000 V。
测试的电压频率为50 Hz,时间为1 min,跳闸电流设置为10 mA .
6.2.3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
6.2.3.1 电气间隙
按照GB 4706.1—2005中29.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注,充电器的电气间隙测试示例见附录B.
6.2.3.2 爬电距离
按照GB 4706.1—2005中29.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注:充电器的爬电距离测试示例见附录B.
6.2.3.3 固体绝缘
按照GB 4706.1—2005中29.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2.4 防触电保护
按照GB 4706.1—2005中第8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2.5 非正常工作
6.2.5.1 错接
将充电器输入端与电源连接使其正常工作,在充电器的输出端串接一个电流表后与充满电的电池 组(该电池组的电容量为使用说明书明示的最大容量)输入端的正极负极错接,保持10 min后断开,观 察电流表的读数是否始终小于5 mA,重新正确连接后,充电器是否正常工作.
6.2.5.2 短路
将充电器输入端与电源连接,输出端与电子负载连接,使其满载工作,取一个与充电器输出端相匹 配的插头,在插头的正负极之间用截面积大于1 mm,导线(短路电阻小于50 mt))与充电器的输出端进 行短路,或者使用电子负载进行短路,连接15 s后撤除。
6.2.5.3 风扇堵转
在试验中使用机械方式,人为堵转风扇30 min.
6.2.5.4 元件失效
将充电器与电子负载连接,并在输出端并联一台有数据记录功能(记录间隔(10 ms)的电压表,串 联一只有数据记录功能(记录间隔&10 ms)的电流表.
首先调节负载,充电器上电后工作在最高电压状态,选择短接电源次级端反馈光耦两个脚、电压采 样电阻等其他可替代切断电压反馈回路的元件中的一项(只进行单一故障,短路或开路一个元件),保持 60 s,读取电压表读数.
调节负载,使充电器工作在最大电流状态,同时保证输出电压为额定输出电压,选择短接电流采样 电阻等其他可替代切断电流反馈回路的元件中的一项(只进行单一故障,短路或开路一个元件),保持 60 s,读取电流表读数.
测试过程中通过目视检查是否有火灾危险和机械危险等情况.充电器元件失效测量原理框架如图 5所示。
图5充电器元件失效测量原理框架
6.2.6 熔断器
采用目测方法进行检查。
6.2.7 充电参数
6.2.7.1 输入电流
充电器在额定输入电压和正常工作状态下工作,使用电流测量仪器测量输入电流.
注:一般在充电器高效充电区的结束前,达到实际最大输入电流.
6.2.7.2 输出电流
充电器测试电路见附录C中图C.I.给充电器供以额定电压,调节可变电阻使输出电压达到额定 直流输出电压,然后测量输出电流.
注:一般在充电器高效充电区的结束前,达到实际最大输出电流.
6.2.7.3 电源适应性
调节充电器输入电压,当输入电压在额定电压的- 10%〜+ 10%的范围内变化时,使用电流测量仪 器测量充电器的输出电流。
6.2.8 电源软线及输出线
按照GB 4706.1-2005中第25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2.9 接地措施
按照GB 4706.1—2005中第27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3 环境适应性
6.3.1 低温
将充电器连接电源和合适的电池组后放置在温度为-20 C 士2 C的恒温试验箱内进行连续充 电,按照GB/T 2423.1规定的方法(Ad)进行试验.
试验时间为2 h。
注;试验时电池组置于恒温试验箱外.使用充电器标称被充电电池组1.5倍以上容量的电池组进行.
6.3.2 高温
将充电器连接电源和合适的电池组后放置在温度为55 P±2匕的恒温试验箱内进行连续充电,按 照GB/T 2423.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试验时间为2 h.
注;试验时电池组置于恒温试验箱外.使用充电器标称被充电电池组1.5倍以上容量的电池组进行.
6.3.3 恒定湿热
将充电器放置在温度为40 t±2 C,相对湿度为90%〜96%的环境中,按照GB/T 2423.3规定的 方法进行试验后,并在0.5 h内按6.2.2规定的方法,进行电气强度试验,试验电压为规定值的85%。
试验时间为48 h.
6.3.4 防异物侵入
使用GB/T 4208—2017中表6的附加字母C规定的试棒进行试验.
6.3.5 防水
采用符合GB/T 4208—2017中IPX3规定的喷头洒水装置,流量为10 L/min±0.5 L/min,持续时 间10 min,向充电器作全方位的喷淋洒水(自来水).试验时,保持充电器的正面朝上,通风孔在侧面 (与地面垂直)位置,该试验结束后,应静置10 min。
6.4 发热与热失控
6.4.1 温升
按照GB 4706.1-2005中第11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条件为25 C±2 输入电压为1.06 倍额定输入电压.
6.4.2 超温保护
将充电器放置在70 X2±2 I高温试验箱中保持30 min,在充电器的输出端串接一个直流电流表后 接上负载,进行最大负载充电工作.用计时器记录电流表的电流下降到小于5 mA的时间.
6.4.3 过充切断
在室温25 C土5 C环境条件下,在充电器输出端串接一个精度不低于0.5%的直流电参数测量仪 后与电子负载连接,接通电源,对电子负载进行模拟充电.
调节电子负载,模拟电池处于高效充电区充电状态,记录充电器在高效充电区电子负载的充电量。
注।可用一个比充电器标称电池额定容量大30%以上的电池组代替电子负载.电子负载宜使用恒压负载.
6.4.4 延时切断
将充电器的输出端串接一个直流电流表后与电池组输入端连接,接通电源对电池组充电。
当充电器进入高压充电区时,用计时器记录高压充电区转入滑流充电状态时或切断的时间.
当充电器进入涓流充电区时,用计时器记录输出电流切断,或者当电流表的读数下降到小于5 mA 时候的时间.
6.5 输出接口安全性
使用符合GB/T 2099.1及GB/T 1002规定的量规,进行输出接口不与输入接口互插的测试。
使用GB/T 4208-2017中表6的附加字母C规定的试棒进行输出端正负极的两个金属导电部分 不能同时被触及试验。
使用数字万用表对充电器空载输出电压、输出接口正负极性进行测量。
使用通用量具对铅酸蓄电池输出插头形式及尺寸、锂离子蓄电池充电器输出插头形式及尺寸进行 测量.
6.6 耐热及防火阻燃
6.6.1 耐热
取1个试样,按照GB/T 5169.21-2017中8.1.1规定的方法A进行球压试验.外壳部件试样试验 温度为90 C±2七,支撑截流部件的绝缘材料部件试样试验温度为125 r±2 -C.试验结果不通过 时,增加2个样品测试,增加2个样品的测试结果均合格时,判定样品合格。
注:样品最小厚度为2.5 mm,当厚度不满足要求时,可叠加,且叠加层数不超过4层.
6.6.2 灼热丝
6.6.2.1 按照GB/T 5169.11-2017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温度为850 .
6.6.2.2 按照GB/T 5169.11—2017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温度为750 .
6.6.3 垂直燃烧
垂直燃烧按照GB/T 5169.16-2017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6.4 针焰
6.6.4.1 按照GB 4706.1—2005中附录E进行试验,严酷等级选30 s.
6.6.4.2 充电器外壳、装塞在充电器外壳开孔中的元器件的材料按照GB 4943.1-2022中S.1规定的 方法进行试验,但施加火焰时间按如下要求进行:
— —施加试验火焰10 s;
— —如果火焰燃烧不超过15 s,则立即在同一部位重复施加火焰1 min ,
— —如果火焰燃烧仍不超过15 s,则立即在同一部位重复施加火焰2 min.
6.7 发射
注:有关电磁兼容性的其他项目信息(如抗扰度)见附录D •
6.7.1 试验准备
在发射测试过程中,使充电器工作在其最大发射状态.
6.7.2 端子骤扰电压
按照GB 4343.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7.3 30 MHz〜1 000 MHz频段内的发射
6.7.3.1 骚扰功率
按照GB 4343.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73.2辐射骚扰
按照GB 4343.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7.4 谐波电流
充电器以最大输出电流工作,按照GB 17625.1-201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7标志、警示语和说明书
7.1 标志
7.1.1 在产品的醒目部位应清晰和永久性地标上可溯源的特征符号标志,如制造商或责任承销商的名 称、商标、型号规格、制造日期或代码等。
如无其他规定,本文件所要求的文字应使用规范简体中文.
充电器本体上明显位置应标明下列内容,
a)额定输入电压、额定频率;
b)额定输入电流;
c)额定输出电压和最高输出电压;
d)额定输出电流;
e)制造商或责任承销商的名称、商标或识别标志;
0充电器型号、适用被充电的电池种类:
注:锂电池用充电器标明适用于三元锂离子电池,或铳酸锂电池,或磷酸铁锂电池等.
g)如果是II类充电器,应标明符号“回一
h)输出端子的极性(+ ,一);
D标记阅读使用说明书的符号“口® ”或语句“使用前应充分阅读使用说明书。
7.1.2 充电器标识应清晰易读并持久耐用。
通过视检并用手拿沾水的布擦拭标志15 s,再用沾汽油的布擦试15 s,检查其符合性.
经本条的全部试验后,标志仍应清晰易读,标志牌不应易揭下并且不应卷边。
7.2 警示语
充电器本体上明显位置应标明下列警示语;
a)禁止给不可再充电的电池充电;
b)充电过程中,严禁覆盖.
7.3 说明书
说明书应随充电器一起提供,以保证充电器能安全使用;使用说明书应包含如下内容:
a)规定充电器所能充电的电池类型、规格、电压等级等;
b)指明充电器在充电过程中,电池应置于一个通风良好的地方;
c)对于I类充电器,指明充电器只允许插入带接地的插座内;
d)对于自动充电器,介绍自动功能并指明任何限制;
e)如果在用户的维护保养期间有必要采取预防措施,则应给出相应的详细说明;
0充电器不打算由有肢体、感官或精神能力缺陷或缺少使用经验和知识的人(包括儿童)使用,除 非有负责他们安全的人对他们进行与充电器使用有关的监督或指导;
g)应照看好儿童,确保他们不玩耍本充电器;
h)在接通或断开充电器与电池的连接前,先断开电源;
i)打算在海拔高于2 000 m使用的器具,应对使用时的最大海拔做出声明.
示例:仅适用于海拔5 000 m以下地区安全使用.
8标准的实施
对于本文件实施之日前出厂或者进口的产品,自本文件实施之日第13个月开始实施。
附录 A
(资料性)
30 MHz〜1 000 MHz频段发射测试流程图
30 MHz〜1 000 MHz频段电动自行车充电器发射测试流程图见图A.I.
图A.1 30 MHz〜1 000 MHz频段电动自行车充电器发射测试流程图
附录B
(资料性)
充电器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测试示例
充电器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测试示例见表B.I.
表B.1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测试示例
绝缘类型 充电器测试部位的部分示例
基本绝缘 属外壳接地的I类充电器的危险带电部件到可触及的接地金属部件
附加绝缘 1)塑料外壳的II类充电器的危险带电部件到塑料外壳的内壁满足基本绝缘,则塑料外壳厚度要满 足附加绝缘;
2)n类充电器的输出插头的导电部件可触及(次级电路相连),如果有两个丫电容串联跨接在充电 器的初级电路和次级电路之间,其中一个Y电容鳄接在基本绝缘,另一个Y电容跨接在附加绝缘
加强绝缘 D金属外壳不接地的I类充电器的危险带电部件到可触及的不接地金属部件,
2) U类充电器危险带电零部件到可触及盥料外壳的边缝和开孔;
3)n类充电器危险带电零部件到塑料外壳上可触及金属螺灯,
4)如果输出插头有可触及的导电部件,则初次级电路之间及跨接在初次级电路之间的零部件(例 如变压器、光耦等)
测试充电器的电路见图C.l.
附录C
(资料性) 测试充电器的电路
充电导
电参数表
标引序号说明:
5—输入电压,
V 电压表;
八 输出电流;
A 电流表;
5 输出电压;
R —可变电阻器,
1和T, ——电池充电器输出电路的端子;
C —电容器•单位为微法(〃玲.
注1:电容器可能需要预充电之后充电器才能工作.
注2:本测试电路不适用于EMC测试。
图C.1测试充电器电路图
附录D (资料性) 抗扰度试验方法
D.1静电放电
按照GB/T 17626.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要求:承受空气放电8 kV、接触放电4 kV的静电 放电干扰,满足性能判据B.
D.2电快速瞬变
按照GB/T 17626.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要求:承受交流电源端口 1 kV的电快速瞬变脉冲 群干扰,满足性能判据瓦
D.3注入电流
按照GB/T 17626.6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要求:承受交流电源端口 3 V的射频场感应的传 导干扰,满足性能判据A.
D.4浪涌
按照GB/T 17626.5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要求:承受2 kV线到地、1 kV线到线的浪涌干 扰,满足性能判据B。
参考文献
口] GB/T 6346.14-2015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14部分;分规疮抑制电源电磁干扰 用固定电容器
[2] GB/T 17626.2 电磁兼容
[3] GB/T 17626.4 电磁兼容
[4] GB/T 17G26.5 电磁兼容
[5] GB/T 17626.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疆扰抗扰度
[6] GB/T 36944—2018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技术要求

现成译文,到款即发。
下单前可任取样页验证译文质量。
免费提供正规普通增值税数电发票。
请联系手机/微信: 13306496964/Email: standardtrans@foxmail.com 获取完整译文。
本英文译本为纯人工专业精翻版本,保证语法术语准确率和专业度!
专业源于专注|ChinaAutoRegs 始终专注于汽车标准翻译领域!
「中国汽车标准译文库」已收录上千个现行汽车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英文版译本,涵盖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和摩托车标准化体系!独家打造千万级汽车专业术语库和记忆库。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is document (GB, GB/T, QC/T, CNCA, CQC, CAV, etc.) is readily available, and delivered immediately upon payment.
You may request for sample pages to your preference before placing an order.
Please contact standardtrans@foxmail.com for the complete PDF version in English.
Almost all of Chinese automotive/automobile standards, regulations and norms in effect have been included in our well-established database, providing one-stop, up-to-date, efficient and professional solut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