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T英文版翻译/English/带充电机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电缆组件

ChinaAutoRegs|QC/T英文版翻译/English/带充电机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电缆组件
Cable assembly with a charger for conducting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带充电机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电缆组件(简称“便携式充电机”)的技术要求、试 验方法、以及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的安全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单相电路不超过250V,最大额定电流不超过10A的带充电机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电 缆组件。
带充电机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电缆组件预期使用在TN和TT系统。 不同额定频率的剩余电流、直流剩余电流和特定的环境情况在考虑中。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2—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 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
GB 14048.2-2020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2部分:断路器
GB 16916.1—2014 家用和类似用途的不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RCCB) 第1部分: 一般规则
GB/T 16935.1—2008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 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
GB/T 18487.1—201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18487.2-2017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2部分:非车载传导供电设备电磁兼容要求
GB/T 19596—2017 电动汽车术语
GB/T 20234.1-201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20234.2-201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2部分:交流接口
GB/T 20234.3-201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3部分:直流接口
GB/T 2099.1—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 22794-2017 家用和类似用途的不带和带过流保护的F型和B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GB/T 28046.1-2011 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 1 部分:一般规定
GB/T 28046.3-2011 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 3 部分:机械负荷
GB/T 28046.4-2011 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 5 部分:气候负荷
GB/T 28046.5-2013 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 5 部分:化学负荷
NB/T 33001-2018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
NB/T 33008.1-2018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 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试验(IEC 60529:2001, IDT)
GB/T 9254—200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596—2017、GB/T 18487.1—2015、GB/T 20234.1-2015、NB/T 33001-201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系统构成

4.1 系统构成

带充电机的电动汽车 传导充电用电缆组件

一 个 一 个 或 多 个
一 个

与固定 电气装 置中插 座连接 的插头

包含控 制和保 护特性 的分组 件

至少包 含交流 转直流 的电源 装置

插头与 分组件 之间的 电缆及 连接装 置

插头与 分组件 之间的 电缆及 连接装 置

连接电 动汽车 的连接 器
注:图中实线框内为基本构成单元,虚线框内为可选构成单元

图1 系统构成框图

4.2 常用充电情景

 

图2 常规充电场景

 

图3 连接现有交流充电设备实现充电场景

4.3 基本构成

充电机的基本构成包括:三芯插头/交流充电插头、动力电源接口、功率变换单元、车辆插头、控 制单元、低压辅助电源,也可包括有计量单元和人机交互界单元等可选单元。

图4 便携式充电机基本框图

4.4 控制导引电路

 

图5 便携式充电机控制导引电路原理图(家用交流供电)

 

图6 便携式充电机控制导引电路原理图(交流充电桩-连接方式 C 供电)

 

图 7 便携式充电机控制导引电路原理图(交流充电桩-连接方式 B 供电)

5 通用要求

5.1 工作环境条件

5.1.1 环境温度:-30℃~+60℃(满功率运行)。
5.1.2 相对湿度:5%~95%。
5.1.3 特殊环境应用: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5.2 电源要求

5.2.1 输入要求

表1 输入电压和电流要求

交流输入 额定工作电压 220V±15%
额定工作电流 ≤8A
电源频率 50Hz/60Hz
5.2.2 低压辅助电源

表2 低压辅助电源电压和电流要求

辅助电源电压
DC 12V±5% 具备过载、过压、过温保护功能。 过载保护:输出功率超出额定功率的 105%~150%时,恒流限制输出, 负载异常条件结束后可自动恢复; 过压保护:115%~135%,应进入保护状态,当电压恢复后,应恢复工 作或重启后工作; 过温保护:关闭输出电压,温度恢复正常后可自动恢复;
EMC 要求:应满足 GB/T 9254-2008 中相关要求
电源额定电流
1A

纹波峰值系数
不超过±1%
5.2.3 输入/输出端口

表3 输入/输出端口要求

输出接口 GB 直流九芯 符合 GB/T 20234.1 和 GB/T 20234.3
输入接口 GB 交流七芯 符合 GB/T 20234.1 和 GB/T 20234.2
输入接口 三芯插头 符合 GB/T 2099.1 和 GB/T 1002

5.3 功能状态等级要求

带功能盒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电缆组件的功能等级分为 4 级。
等级 A:设备或系统在试验期间和之后,均能执行其预先设计的所有功能;
等级 B:设备或系统在试验期间,均能执行其预先设计的所有功能;然而有一项或多项指标超出规 定偏差,例如电压不能偏移额定电压值的 50%以上,电流不能偏移额定电流值的 50%,所有功能在试验 之后自动恢复到正常允许范围内,预先设计功能维持 A 级水平;
等级 C:设备或系统在试验期间,不执行其预先设计的一项或多项功能,但在试验之后能自动恢复 到正常操作状态;
等级 D:设备或系统在试验期间,不执行其预先设计的一项或多项功能,直到试验结束之后及通过 简单的“操作或使用”复位动作之后才能自动恢复到正常操作状态。
此处的:“功能”是指电气电子执行的功能。

5.4 工作模式要求

工作模式 1:待测样品未连接输入输出;
工作模式 2:待测样品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但不处于充电输出状态;
工作模式3:待测样品输入输出均在额定状态。

6 技术要求

6.1 一般要求

6.1.1 便携式充电机易触及表面应无毛刺、飞边及类似尖锐边缘。
6.1.2 便携式充电机外壳应标注制造商名称或商标、产品型号、额定电压及额定电流等信息,且字迹 清晰,不易擦除。
6.1.3 便携式充电机宜设计为不可拆结构,正常使用时不松脱,且不使用工具时应不能拆卸。
6.1.4 便携式充电机应具备其各自组件相互连接之间的锁紧措施,确保使用者需要二次操作或者专门 的解锁装置打开连接装置之间的锁紧状态。

6.2 控制导引功能

便携式充电机的控制导引功能应符合 GB/T 18487.1-2015 的相关规定。

6.3 通信协议

便携式充电机的控制导引功能应符合GB/T 27930-2015的相关规定。

6.4 电气绝缘性能

6.4.1 绝缘电阻 电缆组件绝缘电阻应大于100MΩ(可拆除L、N间的防雷浪涌电路)。
6.4.2 介电强度 电缆组件应有足够的介电强度,按照7.5.2进行试验,泄露电流不应大于10mA,不应出现击穿或闪
络现象(可拆除L、N间的防雷浪涌电路)。
6.4.3 冲击耐压 电缆组件应能承受一定的冲击耐压,按照7.5.3进行试验,不应出现击穿放电。
6.5 安全要求

6.5.1 接地连续性 接地连续性应满足以下要求:
a) 便携式充电机外壳应采用非金属材质,金属带电位置应确保人手不可触摸;
b) 带电导体的任意金属位置均应有效等电位与大地连接,接地连续性电阻不应大于 100mΩ; c) 工作接地与保护接地应单独连接到接地导体上。
d) 当检测到接地连续性断开后,便携式充电机应在 100ms 内停止充电或不允许启动充电。
6.5.2 电气隔离要求 便携式充电机的动力电源输入和直流输出之间应采取电气隔离防护措施,应满足双重绝缘或加
强绝缘的电气隔离要求。
6.5.3 分断要求
便携式充电机应至少具备直流输出位置的电源分断装置。
6.5.4 剩余电流保护
便携式充电机在动力电源输入侧应设置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应采用 A 型,宜采用 B 型,符合 GB 14048.2-2020、GB 16916.1-2014 和 GB/T 22794-2017 的相关要求。
6.5.5 输出过载保护 便携式充电机应具备输出过载保护功能。实际输出电流大于其最大供电电流+2A,小于过流保护
值,并持续 5s 时,应在 5s 内切断输出;输出电流大于其过流保护值时,模式 2 充电器应在 100ms 内
切断输出,不能自动恢复充电,满足功能状态 D。
6.5.6 输出短路保护
便携式充电机应具备输出短路保护功能。当发生输出短路时,应在 100ms 内切断输出,不起明 火,不发生燃烧等危险。
6.5.7 过温保护

便携式充电机应具备过温保护功能。当温度超过其设定值时,便携式充电机应进入过温保护状态, 功能状态等级不低于等级D;当温度恢复正常后,应能正常充电,具体温度值与响应时间以厂家协定要 求为准。
6.6 环境适应性

6.6.1 防护等级
便携式充电机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 GB/T 4208 中下列的规定:
a) 充电机的带电部分达到 IP67;
b) 充电插头/插座插合后达到 IP55(满足 GB/T 20234.1-2015 中 6.9 的相关要求)
6.6.2 低温存储 按照7.7.2进行试验,试验后,恢复常温,外观应无损坏,功能状态应达到C级。
6.6.3 低温工作 按照7.7.3进行试验,试验中及试验后,产品应能正常工作,外观应无损坏,功能状态应达到A级。
6.6.4 高温存储 按照7.7.4进行试验,试验后,恢复常温,外观应无损坏,功能状态应达到C级。
6.6.5 高温工作 按照7.7.5进行试验,试验中及试验后,产品应能正常工作,外观应无损坏,功能状态应达到A级。
6.6.6 温度循环 按照7.7.6进行试验,试验后,恢复常温,外观应无损坏,功能状态应达到A级。
6.6.7 温度冲击 按照7.7.7进行试验,试验后,恢复常温,外观应无损坏,功能状态应达到C级。
6.6.8 湿热循环 按照7.7.8进行试验,试验后,恢复常温,外观应无损坏,功能状态应达到A级。
6.6.9 盐雾
按照7.7.9进行试验,试验后,外观应无腐蚀,功能状态应达到C级。
6.6.10 高海拔
按照 7.7.10 进行试验,试验后,外观应无损坏,功能状态应达到 A 级,且满足 5.4 的要求。 温升要求
便携式充电机表面温升应满足下述要求 a) 抓握部位,其允许的最高温度不超过:
—金属部件 50℃;
—非金属部件 60℃。
b) 可以接触的非抓握部位允许温度不应超过:
—金属部件 60℃;
—非金属部件 85℃。 c) 端子的温升不超过 50K:
6.7 输出要求

6.7.1 充电效率

便携式充电机应采用加权效率核算方法,效率测试点应不少于 10 个。采用电压点 根据输出电压范围,由厂商与主机厂协商一致。
加权效率优选值:≥92%. E=0.075*(E1+E2)+0.15*(E3+E4+E5+E6)+0.1*(E7+E8)+0.025*(E0+E9)
注:效率测试不应计算输入/输出线缆的损耗。
6.7.2 输出响应要求
在自动充电状态下,充电机应能快速响应蓄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流下降请求,响应时 间不应低于 20A/s。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便携式充电机应能快速停止充电,输出电流的停止时间不应大于
1s:
——在手动充电状态下,便携式充电机达到操作人员设定的充电结束条件;
——在自动充电状态下,充电机收到电池管理系统中止充电报文。

6.8 功率因数

在额定输入电压下,便携式充电机输入功率因数不应低于 0.99。

6.9 待机功耗

在额定输入电压下,便携式充电机的待机功耗不应大于 10W。

6.10 机械性能

6.10.1 跌落性能 按照7.12.1进行试验,试验后,样品IP等级不应降低,功能状态应达到C级。
6.10.2 振动
按照7.12.2进行试验,试验后,样品IP等级不应降低,功能状态应达到C级。
6.10.3 机械冲击 按照7.12.3进行试验,试验后,样品IP等级不应降低,功能状态应达到C级。
6.10.4 电缆连接 电缆应满足以下要求:
——对于车辆插头,应配有制造商所要求的和额定工作值相适应的电缆,且作为电缆组件进行试验;
——功能盒两端的电缆经受的拉力和力矩值,以及试验后电缆的位移最大允许值应符合 GB/T 11918.1—2014的表14的要求。
6.10.5 电缆弯曲 按照7.12.5进行试验,试验后,电缆不应存在断线、拉脱或松动的现象,样品功能状态等级满足A。
6.11 耐久性

按照7.13进行试验,试验中及试验后样品应无损坏,功能状态应达到A级。

6.12 耐老化

按照7.14进行试验,试验后,样品IP等级不应降低,满足5.4的要求,且温升应满足GB/T 20234.1- 2015中7.13的要求。

6.13 氙灯老化

按照7.15进行试验,试验后,变色、失光、开裂应符合等级1,其余检验项应符合等级2。其中:
——等级1:变色≥3级,失光、粉化≤1级,开裂≤2(S1)a级;
——等级2:变色≥3-4级,失光≤1级,粉化0级,开裂≤1(S1)a级,气泡、生锈10级,剥落、长霉、 斑点0(S0)级,泛金0级,针孔、附着力≤1级,桔皮无明显变化。
6.14 车辆碾压

功能盒按照7.16进行试验,试验后,不得出现以下程度的严重开裂、折断或变形:
——除外露接线端子外,带电部件及内部线路可通过标准试验丝触及;
——外壳完整性受破损,使得功能盒内部部件得不到完整的机械或环境保护;
——功能盒的动作、功能或安装受损。

6.15 绝缘材料耐异常发热和耐燃试验

按照7.17进行灼热丝试验,试验后,应至少满足下列一个条件:

——无可见的火焰和无持续的辉光;

——灼热丝移开30s内,样品上的火焰和辉光在30s内自动熄灭。

6.16 耐电痕化

按照7.18进行耐电痕化试验,试验后不得出现闪络或击穿现象。

6.17 电磁兼容性

设备制造商应按照 B 类(住宅区、直接连接至住宅低压电网)设备,说明供电设备的安装使用场 所,如未说明则应实施最严格的发射和抗扰度试验,即采用最低的发射限值和最高的抗扰度试验等 级。
便携式充电机的电磁兼容应符合 GB/T 18487.2-2017 中的规定。

7 试验方法

7.1 一般规定

7.1.1 试样应以(20±5)℃的环境温度,按交货状态下进行试验,除非另有规定。
7.1.2 所有测试仪表、设备应具有足够的精度,其精度应高于被测指标精度至少一个数量级或误差小 于被测参数允许误差的三分之一。
7.1.3 本部分规定的试验均为型式试验,如果便携式充电机的一部分已经在某一给定严酷程度的试验 中合格,且有关型式试验的严酷程度没有超过已进行的试验,则不再重复这些型式试验。
7.1.4 试验应按本部分试验项目的顺序进行,必要时可根据产品应用环境和客户需求将性能试验和功 能试验进行组合,验证产品在复杂环境下的安全性和功能、性能保持能力。
7.1.5 当试验需要用导线进行时,所用导线采用制造商提供的导线,或者采用满足 GB/T 5023.1、 GB/T 3956 和 GB/T 5013.1 的铜导线。

7.1.6 除非另有规定,便携式充电机内置的不可更换的熔断器(如果有)在试验时不应断开。

7.2 外观结构

7.2.1 通过观察和手动试验对产品的外观和结构进行检查。
7.2.2 标志应清晰,持久。通过目测和下述试验进行验证:
——用手拿一块浸透水的棉布擦标志 5s,接着再用手拿一块浸透汽油的棉布擦 5s
——擦拭后的标识仍清晰可见。
注:推荐使用己烷溶剂组成的汽油,该己烷溶剂的芳香剂的容积含量最大为 0.1%,贝壳松脂丁醇值约为 29,初沸 点约为 65℃,干点约为 69℃,浓度约为 0.68g/cm3。
7.3 控制导引功能试验

按照GB/T 34657.1-2017中6.3的要求进行试验。

7.4 通信协议试验

按照GB/T 34658-2017中的要求进行试验。

7.5 电气绝缘试验

7.5.1 绝缘电阻 测试电压:1000VDC。
测试位置:1)输出侧L/N对地;2)输入侧L/N对地。
7.5.2 介电强度 测试电压:2000VAC,50Hz;试验过程中,泄露电流不应大于10mA。 测试位置:1)输出侧 L/N 对地;2)输入侧 L/N 对地。
7.5.3 冲击耐压 施加3次正极性和3次负极性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每次间隙不小于5s,冲击电压2.5kV,脉冲波
形1.2/50μs,电源阻抗500Ω,试验时其他回路和外露的导电部分接地。
测试位置:非电气连接的各带电路之间、各独立带电回路与地(金属外壳)之间。

7.6 安全要求试验

7.6.1 接地措施

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短时耐大电流试验:
a) 模拟实际使用状态,将供电插头/插座、便携式充电机、车辆插头/插座进行安装;
b) 将长度不小于 0.6 m 的满足表 1 尺寸的导线按照制造商规定的紧固条件连接到保护接地端子: 供电插座和车辆插座连接所允许最小尺寸的铜导体电缆,供电插头和车辆插头连接和额定电 流相匹配的电缆,允许直接使用已经连接好的组件。
c) 按照表 4 所示的电流和时间进行试验;
d) 试验结束后用欧姆表或类似设备检查接地导体间连接的连续性。

表4 接地端子短时耐大电流测试参数

充电接口额定电流/A 接地导体(铜)的最小尺寸/mm2 时间/s 测试电流/A
10 2.5 4 300

7.6.2 电气隔离试验

便携式充电机在试验前应确认外观及各项功能完好。试验温度为室温(20±5)℃,湿度 30%至 60%。 试验过程中按照 NB/T 33008.1-2018 之 5.7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动力电源输入和直流输出之间电气
隔离情况符合表 5 的相关要求。

表5 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测试要求

额定绝缘电压 Ui(V) 电气间隙(mm) 爬电距离(mm)
Ui≤60 3.0 3.0
60<Ui≤300 5.0 6.0
300<Ui≤700 8.0 10.0
700<Ui≤950 14.0 20.0
注 1:当主电路与控制电路或辅助电路的额定绝缘电压不一致时,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可分别按其额定值选 取。
注 2:具有不同额定值主电路或控制电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应按最高额定绝缘电压选取。
注 3:小母线、汇流排或不同级的裸露的带电导体之间,以及裸露的带电导体与未经绝缘的不带电导体之间的电 气间隙不小于 12 mm,爬电距离不小于 20 mm。
注 4:加强绝缘的爬电距离是基本绝缘的两倍。

7.6.3 分断能力

按GB/T 11918.1—2014第20章的规定进行分断能力试验。应使控制导引电路处于非工作状态,并按 表6的参数进行分断能力测试。直流接口用等值的交流电流进行试验。
表6 分断能力测试参数

触头额定电流/A 测试电流/A(AC) 测试电压/V(AC) cosΦ±0.05 分断循环次数
10 13 1.1×额定值 0.8 50
7.6.4 剩余电流保护
按照 GB/T 6829 进行试验。
7.6.5 输出过载保护 将便携式充电机连接负载和控制导引模拟装置,调节负载模拟输出过载,便携式充电机应能满足
要求。
7.6.6 输出短路保护 将便携式充电机连接负载和控制导引模拟装置,模拟短路故障,便携式充电机应能满足要求。
7.6.7 过温保护

将便携式充电机放入温箱中,连接负载和控制导引模拟装置,设定温箱温度超过其设定值时,便 携式充电机应能满足要求,进入过温保护。
7.7 环境适应性

7.7.1 防护等级

按GB 4208的规定进行防护等级试验。

7.7.2 低温储存
按照GB/T 28046.4-2011中5.1.1的要求,将便携式充电机放入温度箱内,调节温度至-40℃,试验 时长24h,工作模式为1。
7.7.3 低温工作
按照GB/T 28046.4-2011中5.1.1的要求,将便携式充电机放入温度箱内,调节温度至-30℃,连接 额定负载和控制导引模拟装置,试验时长48h,工作模式为3。
7.7.4 高温储存
按照GB/T 28046.4-2011中5.1.2的要求,将便携式充电机放入温度箱内,调节温度至85℃,试验时 长48h,工作模式为1。
7.7.5 高温工作
按照GB/T 28046.4-2011中5.1.2的要求,将便携式充电机放入温度箱内,调节温度至60℃,连接额 定负载和控制导引模拟装置,试验时长48h,工作模式为3。
7.7.6 温度循环试验
按照GB/T 28046.4-2011中5.3.1的要求,将便携式充电机放入温度箱内,执行以下温度变化环境, 要求电缆组件在达到-30℃时能够正常工作,并且在210min-410min期间,工作模式为3,试验循环30次, 测试时间与对应温度要求如表7所示。

表7 温度循环对照表

时间(min) 温度(℃)
0 20
60 -40
150 -30
210 20
300 60
410 55
480 20
7.7.7 温度冲击试验
按照GB/T 28046.4-2011中5.3.2的要求,设定高温:85℃,20min;低温:-40℃,20min;转换时 间小于30s;循环次数100次(冷热交替为1次),工作模式为1。
7.7.8 湿热循环试验
按照GB/T 28046.4-2011中5.6.2.2的要求,设定上限温度:55ºC;循环次数:6个,每个循环为24h。 在湿热试验结束前2h进行绝缘电阻和介电强度复试。
7.7.9 盐雾试验
按照GB/T 28046.4-2011中5.5.1的要求,试验时,便携式充电机工作模式为1。试验箱温度:35℃
±1℃;盐水浓度:5%;盐水PH值6.5-7.2;启动试验机进行试验,时间:48小时。
7.7.10 高海拔试验 将便携式充电机置于高海拔环境仓,模拟海拔高度4km大气压(62kPa),连接额定负载和控制导引
模拟装置,便携式充电机工作模式为3,试验时间:24h。
7.7.11 腐蚀环境试验

按照GB/T 28046.5-2013中表1要求的“行李舱”和“外部安装”进行试验,选择至少3种溶剂进行 试验,便携式充电机工作模式为1。
7.8 温升

温升试验在(25±5)℃环境温度下进行,按GB/T 11918.1—2014第22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测 试电流使用交流电,具体电流值见表8(代替GB/T 11918.1—2014的表11)。试验时,推荐使用制造商提 供的带有电缆的充电连接装置,若制造商未提供电缆,则使用表7规定的横截面积的电缆。测试时,应 在达到温度稳定状态后,读取温升数值。
注:在间隔时间不少于10 min的连续3次读数的温升值低于2 K,则可以认为达到了温度稳定状态。

表8 温升试验的测试电流

触头额定电流/A
测试电流(交流)/A 导线横截面积/mm2
供电插头、车辆插头 供电插座、车辆插座
1 1 0.5 0.5
10 10 1.5 2.5

7.9 输出要求

7.9.1 充电效率
便携式充电机每个点的效率按照 NB/T 33008.1-2018 中的 5.12.19 进行测试,最终效率按照
6.8.2 计算。
7.9.2 输出响应
便携式充电机的输出响应按照 GB/T 34657.1-2017 中 6.3.5.3 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7.10 功率因数

将便携式充电机连接试验系统,并设置在恒压状态下运行,输入额定电压,设定输出电压为上限值, 调整负载电流为20%额定输出电流~最大输出电流范围内,测量便携式充电机的输入功率因数;调整充 电机在恒流状态下运行,输入额定电压,设定输出电压为上限值,调整负载电流为20%额定输出电流~ 最大输出电流范围内,在上下限范围内改变输出电压设定值,再次测量便携式充电机的输入功率因数。
7.11 待机功率

在额定输入电压下,便携式充电机不连接试验系统且无人操作,仅保留其后台通信、状态指示灯等 基本功能的状态,测试便携式充电机的待机功率。
7.12 机械性能试验

7.12.1 跌落试验
按照GB/T 2423.8中的试验方法进行,将便携式充电机分别进行低温和高温预处理,置于低温-30 ℃ 和高温55℃温箱内放置16 h,取出样品置于1 m高,不受外力作用下自由跌落至混凝土地面。试验次数: 每面3次(每个温度环境下),正面和背面跌落、垂直跌落和斜角跌落,试验后,样品外壳应满足IPXXB 相关要求。
7.12.2 振动试验

将便携式充电机置于50 cm×50 cm×50 cm的封闭箱体内,模拟车辆振动,应满足GB/T 28046.3- 2011中4.1.2.4的要求,每个轴向的试验持续8h,加速度均方根(r.m.s)值应为27.8 m/s2,样品工作模 式为1,PSD与频率按表9规定。
注:封闭箱体自外而内由铝合金板、10mm泡沫、PP蜂窝板、无纺布构成。

表9 PSD 与频率

频率(Hz) PSD((m/s2)2/Hz)
10 20
55 6.5
180 0.25
300 0.25
360 0.14
1000 0.14
7.12.3 机械冲击试验
脉冲波形:半个正弦波;加速度:100 m/s2;持续时间:16 ms;试验部位:充电机。 试验方向:±X、±Y、±Z,共6个方向;冲击次数:每个方向50次。
7.12.4 电缆连接试验
依据GB/T 11918.1—2014第23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对于不可拆线供电插头和车辆插头,应配有制造商所要求的和额定工作值相适应的电缆,且作 为电缆组件进行试验;
——充电机两端的电缆经受的拉力和力矩值,以及试验后电缆的位移最大允许值见GB/T 11918.1—
2014的表14。
电缆经受拉力试验100次,拉力每次施加1s,施力时,不得用爆发力。随即使电缆经受力矩试验1min。
7.12.5 电缆弯曲试验

依据GB/T 11918.1—2014中24.4规定的方法,分别对线缆的连接处进行试验,重物施加的力为20N, 样品工作模式为1。分别沿电缆所在平面X、Y轴向,向前向后转动90°(铅垂线两侧各45°),弯曲次数 为10000次,速率为每分钟60次。
7.13 耐久性测试

将便携式充电机放入-30℃环境仓中静置 12h 及以上,在-30℃环境下,测试便携式充电机连续充 电循环次数至少 300 次,每次充电持续时间 80 分钟;-15℃时连续充电循环次数至少 300 次,每次充
电持续时间 80 分钟;55℃时连续充电循环次数至少 300 次,每次充电持续时间 80 分钟;每次启动前 应确保模块处于初始环境温度。测试中与测试后,便携式充电机各项功能及输出性能指标保持不变。
7.14 耐老化

模拟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温湿度变化、雨水、沙尘、盐雾、疲劳磨损等情况,进行如下耐老化试 验:
a)高温高湿放置:将便携式充电机,打开充电接口部分配属的保护盖等防护装置,在空气温度85
±2℃、空气相对湿度95%±2%的恒温恒湿箱内静置240h;

b)泥盐水浸泡:将车辆插头的端子部位完全浸入搅拌均匀的泥盐水中5秒,浸泡完成后,将咬合面 朝下静置15分钟,不可擦干、甩干。泥盐水成分为5%体积比的亚利桑那A4粗试验粉尘,5%体积比的氯化 钠,90%体积比的蒸馏水;
c)插拔耐久试验:对便携式充电机进行空载带电(额定电压、无电流)插拔循环2500次; d)重复步骤b)和步骤c):共计完成4次循环共10000次插拔耐久试验; e)高温高湿放置:将插拔耐久试验后的便携式充电机,打开配属的保护盖等防护装置,在空气温
度85±2℃、空气相对湿度95%±2%的恒温恒湿箱内静置240h。

7.15 氙灯老化

依据以下试验步骤及方法,对便携式充电机进行检验,试验循环数265个,一个循环3 h。 a)滤光器:日光过滤片;
b)监控点:340nm; c)辐照度:(0.55±0.02)W/m2; d)试验步骤:
——黑暗阶段 38±3℃的黑板温度,38℃±3℃的箱体空气温度,95%±5%的相对湿度,同时正面+
背面水喷淋,运行时间 60min;
——光照阶段 70℃±3℃的黑板温度,47℃±3℃的箱体空气温度,50%±5%的相对湿度,运行时间 40min;
——光照阶段 70℃±3℃的黑板温度,47℃±3℃的箱体空气温度,50%±5%的相对湿度,同时正面 喷淋,运行时间 20min;
——光照阶段 70℃±3℃的黑板温度,47℃±3℃的箱体空气温度,50%±5%的相对湿度,运行时间 60min。
7.16 车辆碾压

依据 GB/T 20234.1-2015 中 7.21 的要求,对便携式充电机进行试验,分别在便携式充电机 X、Y 轴 向,施加 5000 N±250 N 的碾压力。
7.17 绝缘材料耐异常发热和耐燃试验

依据 GB/T 11918.1-2014 中 27.4 的要求,进行灼热丝试验:
——用以将载流部件和保护电路部件保持在正常位置所必须的绝缘材料部件所制成的部件,在 750℃
±15℃温度下进行试验;
——对于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所有其它外部部件,均在 650℃±10℃温度下进行试验。
7.18 耐电痕化

依据 GB/T 11918.1-2014 中 27.5 的要求,支撑带电部件的绝缘部件应由具有耐电痕化的材料制成 非陶瓷材料是否合格,按如下参数依据 GB/T 4207-2012 进行试验检查:
——PT1 试验;
——溶液 A;
——施加 175V 电压。
滴完 50 滴之前,产品性能应满足要求。

7.19 电磁兼容试验

便携式充电机应按照NB/T 33001-2018中7.20章节要求进行试验,测试条件和验收标准不应低于 GB/T 18487.2-2017中住宅环境下的各项限值要求。

8 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8.1 标识

8.1.1 产品的本体上应粘贴或烙印铭牌,铭牌的内容在寿命周期内应清晰可见,铭牌应标记以下内容:
a) 生产厂家或识别制造商的特殊标识;
a) 产品名称和产品型号;
b) 额定输出电压和额定输出电流;
c) 生产编号或生产日期;
d) 室内或室外使用(或防护等级)。
8.1.2 集成式交流供电标准插座上开关、指示灯、接线端子、接地端子等处应有相应的文字标识,与 接线图上的文字符号一致,要求字迹清晰易辩、不褪色、不脱落。
8.1.3 集成式交流供电标准插座中的单相两极带接地插座应具备国家规定的 3C 认证标识。
8.1.4 集成式交流供电标准插座在醒目位置应包含 GB/T 18384-2020 中 5.1 规定的高压警示标识,符 号的底色为黄色,边框和箭头为黑色,高压警示标识如图 2。

 

图7 高压警示标识

8.2 包装

8.2.1 产品随带的文件及附件应包括:装箱清单、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接线图和安装使用说明 书。
8.2.2 产品包装箱内应有保护措施以防止产品磕碰。箱外表应有防雨、防潮、允许堆放层数等标记。

8.3 运输

8.3.1 运输时应有防雨、防雪、防水措施。
8.3.2 装卸时不应抛掷。
8.3.3 当采用非包装箱运输时,使用专门的工装进行固定防护。

8.4 贮存

产品在贮存期间,应放在空气流通、温度在-35 ℃~+60 ℃之间,月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0 %,无腐 蚀性和爆炸气体的仓库内,在贮存期间不应淋雨、曝晒、凝露和霜冻。

 

***********************************************
现成译文,到款即发。
任取样页验证译文质量。
免费提供正规增值税发票。
提供WORD/PDF版本,可自行编辑!
请联系 手机/微信: 133-0649-6964/Email: standardtrans@foxmail.com/QQ: 564965870 购买完整译文。
专业源于专注|舍吾予言标准翻译[ChinaAutoRegs]深耕于机动车标准翻译!迄今为止已翻译上千个国内外汽车法规标准!独家打造千万级汽车专业术语库和记忆库。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